上周,一场特别的会议引人注目。2月2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召开会议,聚焦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加强教育战略研究相关工作。 引人注目,在于主题新——“加强教育战略研究”,这在教育部近年来举行的重要会议中,并不多见。 引人注目,在于定位明——“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高质量开局起步,进一步加强教育战略研究和咨询能力至关重要”。用“至关重要”形容这项工作,足见分量。 为何要在此时加强教育战略研究相关工作? 面对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必须开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教育科学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教育研究,才能实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也就是说,教育战略研究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帮助教育战线在强国建设征途上进取有据。 那么,如何加强教育战略研究相关工作? 会议从提高政治站位、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机遇意识、把握重点问题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在“完善组织机制”中,强调要“高效协同发挥智库更大作用”。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眼下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各类问题,很多单凭教育部门已经无法独自解决,迫切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打破各学科、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壁垒,提高教育科研的体系化、组织化程度。 “高效协同”,便是进取之道。 这与上周发布的一个重要文件异曲同工。 上周,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综观《管理办法》,“协同进取”贯穿始终。 是产业兼职教师、普通本科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协同进取”—— 《管理办法》突出产业兼职教师来源的多样化,明确产业兼职教师、高校、产业兼职教师所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鼓励这三方把看家本事、利好资源都拿出来,锚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一张蓝图,整合出“1+1+1>3”的合力。 是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协同进取”—— 《管理办法》提出,加强政策配套、优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方式、在相关人才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支持、从事产教融合的企事业单位按规定享受现行税费优惠政策等。也就是说,各部门拿出的是政策的实招、硬招,联手为把好事办好保驾护航。 这给我们以宝贵启示:当前,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已成为国家利益和目标的中心。要全面发挥教育的“支撑”“中心”作用,必须坚定跳出教育看教育,充分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主动谋划强强联合,努力推动协同进取。 教育战线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贡献力越强,各方高效协同力也就越强。要锚定主攻方向和措施路径,持续修炼好战略研究内功、融合各类协同改革积极要素,既进取有据,又进取有道,不断将同题共答的生动局面推向新阶段。(作者系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