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是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青年的有力举措。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秉承“扎根渭南,深耕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将红色资源用好、用实、用活,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引领广大青年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依托社会大课堂 强化实践育人 学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将红色基因内嵌于实践教学中,将思政教学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一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院将思政课开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实地,从红色文物、红色遗迹、红色史料中真切地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学院组织师生前往驻渭某部“红一连”开展“青春如火 国防有我”师生进军营国防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连史纪录宣传片、聆听部队光荣历程、瞻仰红色珍贵文物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从中汲取奋斗力量,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基于“大思政课”视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依靠社会力量开辟校外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以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记忆,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在自主探究中接受红色教育,激发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学院组织师生党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踏寻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研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锤炼学生的党性修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三是践行志愿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学院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和学科专业优势,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践行志愿精神,促使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院深入社区开展特色党团主题活动,通过红色知识趣味问答、特色剪纸展等方式创新社区服务形式,凝聚精神力量。 开发利用校内资源 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学院切实发挥好“第二课堂”的教学作用,整合利用校内资源,真正将思政教育全面地渗透于学生的校内生活当中,为学生打造红色文化体验空间,让红色文化在校内活起来。一是开辟“思政+文艺”新格局,创新红色文化进校园形式。学院开展“追寻红色历程 缅怀革命先烈”观影活动。在观影过程中,学生通过影片塑造的积极向上、信念坚定、不惧困难、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群像,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时刻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以赛促学,促进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学院带领学生参与“双百工程”陕西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创意策划大赛。学生在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认知,在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同时激发了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怀,助力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三是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厚植学生红色情怀。学院开展了“跨越古今,忆苦思甜”活动,通过户外小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回忆红色峥嵘岁月,让学生在积累党史知识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小组活动的开展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 推动学术研究与思政教学相融合 学院立足自身的办学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并积极推动将研究成果融入思政教学,为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奠定基础。一是开办专题学术讲座。学院举办“长安讲坛”专题学术报告会,组织主题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学术讲座,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成因、内容、特点,以及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等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与论述,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且明确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形成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二是召开学术论坛,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学院组织举办“陕西东部地区红色文旅艺术创新发展学术论坛”。该论坛以“红色基因永传承,红色文化育新人”为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论文征集”“文创作品展”等活动,针对陕西东部地区红色文旅艺术展开了新思考和新讨论,有助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为推动学院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持续推动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用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追求,引导学生铸牢初心、勇担使命。 (朱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