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进入办公室,规划课题、讨论项目、指导试验,每天忙完就到了深夜。”鲁东大学党委书记、滨海核电冷源安全创新团队带头人王庆的春节假期完全被学校事务、科研工作填满。 正值春节,鲁东大学银装素裹,该校水利环境海洋实验楼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从讨论正在承担的项目到未来科研方向的布局谋划,王庆和团队成员时常在这里展开“头脑风暴”,总是忙碌到凌晨。“春节也得加班加点,工作进度一天都不能耽搁。”王庆说。 坚守科研、教学一线的30余年里,王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组建了我国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领域第一个综合性工程研发机构,主持编制了滨海核电温排水监测预测系列行业标准,出版了滨海核电监测预测系列丛书,深入对接服务了我国多个滨海核电项目选址、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冷源与生态安全保障。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是该团队开展研究的动力之源。滨海核电冷源安全研究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滨海核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冷源取水安全是滨海核电安全的重要组成,将成果应用于服务滨海核电发展,一直是我们团队探索的方向。”王庆介绍,团队拓展了传统水利工程的研究范畴,建立了适应区域特色的“河流—海岸—海洋”一体化新型海洋水利研究体系,率先开展了滨海核电冷源安全、海水淡化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形成了温排水和浓海水监测预测、全生命周期工程冲淤预测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 “国家需要什么、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保障需要什么,我们团队就研究什么、琢磨什么。”团队成员的回答一致且坚定。 此外,王庆团队还与国内核电企业共建了一个中心和两个实验室,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助力了滨海核电等国家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为多个核电项目冷源取水工程选址、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提供方案,为山东半岛东部滨海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了深度技术支撑。 “立足学校多学科交叉、海洋特色鲜明的综合发展优势,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滨海核电发展面临的冷源和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力求打造鲁东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的特色亮点,为‘海洋强国’和‘双碳’战略提供鲁大方案。”王庆表示。 傍晚时分,节日的城市已然是万家灯火,霓虹闪烁。王庆的工作还在继续,望着窗外的星星点点,他坚信,“新的一年,潜心耕耘还会收获新成长,只需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