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5-02-10 星期一
中国大唐和北京师范大学“组团式”帮扶广西大化县
共绘县中振兴“同心圆”

  大瑶山深处,广西大化县坐落于此。曾经,优质师资与生源流失严重,2021年全县初中优秀毕业生人数300余人,留在大化高中就读的仅84人。

  2022年,县中迎来转机,优秀生源留县就读人数达182人;2024年,留县就读人数达到327人。

  政府施策、企业出资、高校出智,在中国大唐和北京师范大学“组团式”教育帮扶下,大化县学生们能够安心留下来读书。

  锐意改革提管理效能

  大化县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政府政策和企业支持下,近3年企业累计投入5525万元教育帮扶资金,实施教育帮扶项目51项,大化县教育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然而随着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硬件已不再是束缚县中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反,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师资力量才是瓶颈。

  2022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大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教育帮扶引进了专业力量。在双方努力下,大化高中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县中托管帮扶”学校,并被纳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原副校长陈胜全驻校管理,聚焦管理水平、师资水平、育人质量提升,促进学校向好发展。

  在多方指导和帮助下,大化高中积极推行阳光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以40余项渐进式微变革带来学校管理和教育生态向好变化。

  提升质量绘强师答卷

  以前,教师研修培训和集体备课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专业成长获得感弱。

  在多方支持下,大化高中聚焦师资质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优质资源飞进了大山,瑶山教师走出了大山——

  企业方发挥资金保障、派驻干部和驻地企业保障作用,以“人财物”全链条帮扶体系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开放“强师在线”平台资源助力大化高中教师学习先进理念、技能和前沿知识,组织大化高中教师参与教研及学科研讨,选派学校骨干参加一系列项目培训及后援校跟岗锻炼。

  尊师惠师政策落到实处,县中好老师后继有人——

  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办公室优先安排师范生参加中国大唐、大化县见面会等活动,向师范生充分宣传大化县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吸引“优师计划”毕业生到大化县任教。

  转变模式织育人蓝图

  县中振兴要在转变育人模式上下功夫,这是大化教育人的共识。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从教书到育人,学校管理者意识到单一的学业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大化高中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开展“五育之星”每周推介、每月评选、每期表彰活动。

  课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有教师坦言,“感动了自己,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

  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带动下,大化高中开始聚焦“素养导向、学为中心”,引导探索高效课堂。召开高效课堂“种子教师”会,培训课堂变革带头人,围绕“精准,细实,深入”六字方针推动课堂转型。各班成立学习共同体、使用问题清单等,落实“三年一体化备考”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育人成果显而易见。“大化高中学生参加各类综合素质比赛获省级以上奖项600多人次;在全国中学生模拟两会活动、中学生诗词大赛等综合素质赛事中,大化高中均斩获大奖。”陈胜全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 02共绘县中振兴“同心圆” 本报记者 郑翅2025-02-10 中国大唐和北京师范大学“组团式”帮扶广西大化县 2 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