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星期二
一句口号,一场送别
——追记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体育教师袁宁
  袁宁在学校。学校供图

  ■同事说:

  从没有听他说过抱怨的话、从没见他有过低沉的时刻。

  ■家长说: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袁老师比我更爱我的孩子。

  ■学生说:

  他让我看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用正直的人格引导学生,用爱感化学生,我将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兄弟们,集合!苦不苦?苦!累不累?累!怕不怕?不怕!兄弟一声吼,一生一世一起走!”当灵车缓缓驶出大门,学生们自发喊出了袁宁平日里组织校田径队训练的标志性口号。

  2024年12月27日,整齐的口号在安徽省阜阳市殡仪馆门前久久回荡,艳阳许久的皖北大地也在此刻变得阴沉沉的。早上不到6点,殡仪馆前人头攒动。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的学生和阜阳当地学生默契站列,来送袁宁最后一程。

  12月25日,安徽阜阳第五中学教师袁宁因病离世,年仅41岁。27日,在阜阳市殡仪馆,200多名毕业生从全国各地赶来送行。一名普通的高中体育教师何以在身后具有如此影响力?日前,记者前往安徽省阜阳市采访袁宁的学生和同事,了解到了一位平凡教师在平凡日子里的不平凡贡献。

  “袁老师是我们心中温暖的大山”

  “教师的本分不仅仅是教育,更是等待。学生的本分不仅仅是成绩,更是成长。”在袁宁所写的《先生》一文中,他曾这样记录。

  从教以来,袁宁获得过不少荣誉。2015年,袁宁担任阜阳五中体育教研组组长,并于2013年、2015年两次荣获阜阳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7年荣获阜阳市首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称号,2023年荣获安徽省教坛新星称号。

  “袁老师是我们心中温暖的大山。”学生王霞(化名)认为,高中阶段,袁宁重新“组装”起了破碎的她,让她第一次拥有了“爱自己”的概念。

  王霞刚转到袁宁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时,恰巧父母关系降至冰点,她内心极度痛苦却无人纾解。偶然间,王霞妈妈一条仅存在几分钟的朋友圈照片被袁宁看到,家中满是玻璃碎片的画面让袁宁揪心不已。课后,袁宁便主动找到王霞谈心。

  “自己的健康快乐、内心的真实感受最重要。父母是父母,你是你。”谈话中,袁宁用这样一句细腻而温暖的话劝解王霞。

  那一瞬间,王霞内心的坚冰宛如被一束暖阳融化了,“袁老师的暖意就是这样渗透日常,润物无声”。

  在学生许可的妈妈韩玲看来,袁宁是许可的老师,更是她的老师。

  如今的许可已是一名上海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几年前,韩玲从未想过一直成绩平平的女儿也能成为理想中的模样。“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袁老师比我更爱我的孩子。”多次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韩玲怒不可遏。袁宁主动找到她:“千万不要对孩子发火,许可很好,独一无二。”正是在这样的支持和鼓励下,许可如愿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并将教育工作视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别人的孩子是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同样是别人的学生,我希望他能遇到好的老师,那么我就先做一位好老师。”在生命的最后几日,袁宁曾记录,“若有来生,我仍然愿意选择这热烈、真实而滚烫的人生。”

  “早饭很重要,记得及时吃”

  考虑到早读开始时间早,很多带班教师都来不及吃早饭,细心的袁宁总会为他们准备好早餐。那个时候,英语教师喻荣和语文教师陈要男总能看到摆在办公桌上的早点——两个鸡蛋,几个包子,一杯豆浆。附带一则暖心短信:“早饭很重要,记得及时吃。”

  “铁汉柔情,你真的很难想到这些细腻的小事儿居然是一个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儿做出来的。”说到此处,喻荣泣不成声。当年,她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是袁宁一直给予她指导,化解她内心的胆怯。

  与此呼应的是和袁宁长期搭档的体育训练队教师屈付祥,他的年岁与袁宁相仿,加之类似的职业经历、相同的兴趣爱好、高度契合的人生态度,他们之间总有种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要说什么的默契。

  即便是如此亲密的朋友,相处十几年,屈付祥却“从没有听他说过抱怨的话、从没见他有过低沉的时刻”。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屈付祥前往袁宁家中看望他,他仍是笑容满面。直到后来,屈付祥才知道,癌症晚期带来的身体疼痛早已让袁宁彻夜难眠,他无法站立,更无法端坐,过十几分钟便要换个姿势以缓解疼痛来度日。“哪怕这样,袁宁却依然乐观。我还记得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即将告别时,他把手从背后轻轻抬起,‘老屈,你看我还是可以的’。”

  而对待家庭,袁宁却时感亏欠。

  除了班主任工作,袁宁还担着学校田径队带队教师的职责。寒暑假他的时间都被校田径队的训练占满,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早在几年前,袁宁就和学校提出申请,等到2024年9月,他的大儿子步入高一,这3年他申请不再担任班主任,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儿子。对待爱人,他也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买辆房车,带着老婆周游各地。”

  “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学生”

  12月27日晚,在送完袁宁最后一程后,已成为阜阳市消防战士的李赟森突然接到了出警通知。火情迅猛,出发之前,李赟森如常点开了和袁宁的微信聊天框:“袁哥,这次任务很危险,我要出警了,等我回来再向您报平安!”

  回来后,李赟森又第一时间给袁宁发去微信:“袁哥,我平安回来了。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学生!”

  敲完这一行字,李赟森两行热泪喷涌而出。多年来,他面对大火的勇敢无畏,很大程度上来自当年袁宁给予他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是刻进生命底色的,相信自己,相信队友,相信相信的力量。

  李赟森刚进入袁宁班级时,胆小怯懦。袁宁发掘了他在体育方面的优势,鼓励他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得知李赟森将消防员视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后,袁宁极力支持,并为他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如今已成为体育教师的黄海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传承着袁宁的精神。“我选择留在阜阳,选择成为体育教师,都是因为袁老师。他让我看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用正直的人格引导学生,用爱感化学生,我将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爱自己、爱世界、爱他人。”这是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为孩子们镀上的最朴实的人生底色。

  2024年暑假,毕业生李赟森、黄海、卞宝龙带着自己的家人,陪着袁宁和家人自驾环游了青甘大环线。这段旅程也是袁宁生命中为数不多属于自己、陪伴家人朋友的难忘时刻。

  回来后,袁宁写下这样一段话:“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最辉煌的或许是一朝风月,但是最伟大的精神万古奔流。”而这句话也正成为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斯人已逝,但其教育精神泽被后代,万古奔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 03一句口号,一场送别 本报记者 方梦宇2025-01-14 ——追记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体育教师袁宁 2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