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请看我手中拿着的这片叶子,当我们在显微镜下放大后,会看到非常美丽的细胞壁。”近日,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中学校高一五班的课堂上,来自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的教师竺佳敏正在上生物公开示范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纷纷举手与教师进行互动。 2022年8月以来,浙江省宁海中学、宁海县知恩中学和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等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队,在普格县中学校开展全方位的帮扶工作。 帮要帮到关键处,扶要扶到点子上。对普格县中学校而言,除了要提升现阶段的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效外,更关键的是要培养一支优秀的本土教师队伍。为此,普格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始终坚持示范引领,通过“以训提能、典型示范、赛考强技”全面提升普格县中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训提能 帮扶教师成长 教育事业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关键。普格县中学校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33岁,大多数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为了开展积极有效的师资培训,帮扶团队充分利用派出地区和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教师队伍开展全覆盖式的培育培养。 帮扶团队紧紧依托千名紧缺专业人才顶岗培养、规范化进修等途径,根据“一期一团队跟岗、一期一批次培训”的模式,安排本土教师远赴浙江宁波、四川泸州、江苏南京等地区的优质学校跟岗锻炼。两年来,累计送出124名教师赴外地跟岗培训,其中8名教师到浙江省宁海中学跟岗学习两个月,沉浸式学习体验该校教师备课、上课和教育管理方法。 在“走出去”的同时,还积极“请进来”。团队邀请18名外地学校的骨干教师到普格县中学校给本土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在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普格县本土教师自我加压的革新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科研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强化示范引领 发挥“头雁”效应 中午12点的普格县中学校,虽是午休时段,学校语文教研室内却一片火热。来自浙江省宁海中学的教师陈爱婷正在给全体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陈爱婷说:“帮扶队员要时时刻刻与本土教师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循序渐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普格教育。”陈爱婷不仅是帮扶团队的一员,她还是帮扶团队队长、普格县中学校校长(挂职)杨海荣的妻子。如今,他们“夫妻双双共支教”的佳话更是被大家所熟知。 为了更好地发挥帮扶团队和本土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帮扶团队在普格县中学校以帮扶人才、本土高级教师为主体,以宁波、泸州后方优质教育资源为保障,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建立“师带徒”“团带团”的帮扶机制,全方位构建起优秀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育的全链条。 帮扶团队的12名人才,1人担任校长,3人担任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其余8人分别担任各年级学科带头人,全员带领本土教师共同成长。两年来,帮扶团队依托“凉山州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培养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8名,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2个。2024年以来,普格县中学校累计有78名教师获得县级以上荣誉。 突出“赛考强技” 提升教学水平 帮扶团队坚持“训研赛考”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帮扶团队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以赛促学、以考促教,通过开展赛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各类活动,持续推动教师梯队建设良性发展,不断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体专业进阶。 帮扶团队坚持将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普格、宁海、泸县三地教师携手开展课题研究,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024年以来,学校组织承办了“普格县高中教师示范研讨课”活动,帮扶团队的10名帮扶教师以及普格县中学校的15名本土骨干教师为全校师生展示了25堂教学研究示范课。同时,还承办了宁波市教科所“课程援凉”活动,获批宁波市教科所立项课题2个。 此外,各个学科也在竞赛中捷报频传。生物学科在凉山州微课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其他学科在各类教学案例展评课、微课大赛等教研竞赛活动中获得凉山州级以上荣誉20项。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脊梁”,宁海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用智慧和汗水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普格县教育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将进一步助推普格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鹏 沙马日布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