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星期四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三维递进 高校美育助力创新型教师培养

  高校教师教育艺术教育既要满足个体素养发展需求,又要满足新时代创新型教师职业发展要求,既要引导学生感受美、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又要促使学生将审美能力赋能未来职业发展,在师德修养、沟通协调、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善用美的方式、体现美的素养。

  近年来,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根据教师教育艺术教育的特性和内涵,大力加强、改进美育教学工作,提出“三维递进产出”创造力培育的美术教育理念。该理念以学生创造力产出为导向,基于“美术技能—鉴赏力—创造力”三维培育模块化设计,兼具思政、赛教、校内外资源等多元协同育人方式。一方面体现教育教学“三维递进产出”的发展性、整体性,另一方面保障每个维度中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

  重构课程体系

  促改教学内容

  采用课程群及课外美育活动模块化设计。以美术技能培育课程、鉴赏培育课程、创造力培育课程等模块化设计,辅以课外美育活动、赛事项目等构建“美术技能—鉴赏力—创造力”递进式发展课程体系。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了能够较好满足学生个体美育素养成长需求与未来教师职业素养发展需求的美术课程,其中“书法”“素描”“色彩”是美术技能培育课程,“艺术素养”是鉴赏力培育课程,“教学简笔画”是创造力培育课程。三个模块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相互补充、递进承接,与课外美育活动、赛事项目模块协力共育三维能力。

  开发美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沂蒙精神,树立职业道德观,进行系统化美育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在“书法”课程中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技法、感受书法的魅力,“素描”课程中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白描的造型技法,“色彩”课程中学习水彩造型技法,同时类比研习中国传统工笔画、写意画绘画风格,在实践中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意蕴。创新“教学简笔画”课程内容,进行“美德故事”“古典诗词”“寓言故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图创作实践。在课外美育活动中将“红色文化”“时代楷模”“民俗风情”等系列性主题,融入沙画、纸刻、泥塑、花馍、绘本等创作活动。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美育功能。

  “三维递进产出”创造力培育理念驱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创造力产出需求和美育思政要求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优化美术课程与课外美育活动布局,贯通通识、专业、实践教育通道,塑造师范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是助力师范生创造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强化融合实践

  促改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呈现为实践性、任务性、项目式特征。强调从培养目标与美育意义的角度、以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度进行引导施教,重视学科融合。基于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全学科学习下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等客观因素考量,高度凝练教学内容,强化融合实践。“三维递进产出”引导学生系统性学习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拓展知识,巩固提升技能,升华审美体验,促进思维建设。在美术技能培育课程中引导视觉造型思维、夯实造型基础;在鉴赏力培育课程中设计经典美术作品改创实践,启迪想象力;在创造力培育课程中设计任务性探索活动,实施与各学科融合的插画、绘本、学具、板书设计与创作实践,建构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创作能力。

  创建多元融合的教育模式。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基础优势、融合多方资源,实施课内外美育活动协同、赛教协同,高校与地方学校协同,高校与社会协同等多元育人实践。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师资力量,开设的美育理念、沙画艺术、民间美术及沂蒙红色文化纸刻、仪式装饰、艺术疗愈等系列专题讲座及后续的博物馆参观活动、小组美术实践体验活动、项目研究等,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认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学生思辨力、提升学生竞争力,有益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审美素养和自我提升的热情。

  “三维递进产出”创造力培育理念驱动教学策略革新和教学方法优化,履践多元融合,体验性探索、任务性驱动、项目式研究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作活力,树立未来小学教师应有的学科美育观念,是助力师范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落实能力导向

  促改教学评价

  作品性评价、成果性评价主导。艺术作品和成果提供了具体、可视化评估对象,是评估艺术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依据。“三维递进产出”各模块课程设置递进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评估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法作品、素描作品、色彩作品、名作改创作品、插图绘本作品、学具设计作品、板书设计作品等呈现“造型技能—审美创意—创作表现”三维度评价要素,评估阶段性能力达成,致力创造力培养。

  重视过程性评价,创设多元评价激励机制。能力成长实践过程中观察分析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美术作品与任务挂钩,任务性实践与成果挂钩,成果与自身成长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服务挂钩。美术课程教育教学开辟出的美育社会实践活动与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挂钩,并以学分为激励。

  “三维递进产出”创造力培育理念驱动教学评价角度的多元和评价机制的完善,三维培育模块以发展性、整体性、全面性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和学养态度,是助力师范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三维递进产出”创造力培育的美术教育理念,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有效提升了师范生的美术技能、鉴赏力与创造力,并将美育融入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中,有力促进学生个体艺术素养和职业美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出导向、三维培育、多元协同:高校师范类专业美术教育的美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M2022068]阶段性成果)

  (曹彦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三维递进 高校美育助力创新型教师培养 曹彦明2024-12-26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2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