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百年师范承使命 教育家精神育良师
——豫章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探索

  豫章师范学院因师范而生,应师范而兴,师范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是学校精神命脉的鲜亮底色。时光流转,风雨变迁,从江西女子师范学堂到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到豫章师范学院,建校116年来,学校扎根赣鄱大地,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办好师范教育的不渝初心,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优秀教师。进入新时代,学校坚定走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道路,深耕师范人才培养,彰显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指导力,聚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赓续红色校史,坚定从教信念

  学好百年校史生动教材,点亮从教信念之炬。百年校史流淌着理想信念、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学校创新提出“把校史写入校园、把校友变成教材、把校园变成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一大批育人楷模的教育情怀、奋斗精神、理想抱负成为点亮学子们理想信念的精神火炬。学校将学习校史、传唱校歌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校史馆里,密密麻麻的备课稿、手稿、讲义等鲜活的教学资料反映着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和学术造诣,师范生在学习中知史爱校、知史爱教。

  激扬红色文化精神力量,筑牢从教信念之基。江西省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燃烧过的红色土地,在学校百年时空的坐标里,铭刻40余位革命英雄的红色记忆。学校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和成长历程中汲取信仰和真理的力量,坚定地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作为从教理想信念的核心表达,打造了赞贤广场、和珍广场、党建长廊等校园红色景观,让校园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展览馆和实训场。通过编撰红色校友故事《红色记忆——豫章师范学院红色基因谱》、编创红色校史剧《点亮信仰之光》、原创红色歌曲《捧起可爱的中国》等多种方式,用红色基因厚植师范生的家国情怀,筑牢新时代师魂培育的思想根基,2023年学校入选首批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善用多彩教师文化资源,坚定从教信念之志。学校精心打造教师教育文化景观,一方面,大力强化以教育家精神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建设傅抱石纪念馆、陈鹤琴纪念馆等场馆,建造宜萱楼、厚德楼等楼宇,铺设豫章大道、经燕路等道路,同时,通过布置走廊文化,建立学生作品展示柜、橱窗等,为师范生创设从教情感体验场,提升学生从教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强化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以校园活动、社会调研、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向上、内容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抱石美育节、鹤琴读书分享会、红色校园行、“百年师范”大调查、科技节、“我的教师梦”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广泛提升学生参与教育家精神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营造了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帮助广大学子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深化师德教育,涵养道德情操

  将明德贯通“入学、日常、毕业”全过程。德,乃立教之基、为师之魂。学校将师范生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机融合,在入学初和毕业季,学校会组织师范生在师德馆进行师德宣誓仪式,以此勉励在校生以身许教、以德立教。邀请全国模范教师支月英、“教书育人先锋”称号获得者张俐等人到校作报告,推送“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专栏报道等,让学生在教师楷模中感悟师德力量。各学院按照不同年级围绕立志从教的师德教育、师德规则意识等分层次地开展主题班会。临近毕业,学校重点就顶岗实习前的师德行为、教师礼仪、班主任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等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师范生明师德要求、学师德楷模、守师德规范。

  将育德融入“课程、课堂、教材”主阵地。学校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鹤琴教育思想”“抱石艺术思想”“师范教育史”“红色校史”多门师德养成类课程,注重发挥课堂育德的主渠道作用,将教育家精神用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让课堂教学从知识学习,拓展至教师职业精神、主流价值等多个维度,潜移默化地为青年学生打牢师德根基。加强“班主任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建设。编著出版《百年校史十讲》《师范传承与弘扬教育家精神》《百年师范优秀校友治学治校案例集》等读本。

  将践德汇于“见习、实习、研习”诸环节。构建一至四年级贯通式、进阶式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融合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三大环节。采取实践“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校外导师由一线教师担任,负责课程观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能力的指导。校内外导师开展名著阅读、名师访谈、主题研讨、师德案例、“实践铸师魂”等师德实践活动,引导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内化教师职业准则、强化教师身份意识和担当精神。

  优化培养体系,提升育人智慧

  强化顶层设计,在高标准设定培养目标上定基准。围绕新时代新要求和新定位,紧密对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锚定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和标准推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修订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基础教育新课标要求,强化教育情怀、教育教学、综合育人能力培养,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

  培养关键能力,在“三个五”专业技能训练上用实劲。实施师范生“三个五”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即:在大一和大二完成“五个一”练习——每周完成一幅毛笔字、一幅硬笔字、一板粉笔字、一段普通话、一幅简笔画,在大三达到“五提升”目标——提升课件制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在大四获得“五课”能力——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能力。

  注重以思启智,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上下真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鼓励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不断推进慕课等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升未来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进多元化课程考核改革,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秉持知行合一,强化躬耕态度

  完善实践评价树导向。注重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推进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建设,强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实践导向,坚持面向乡村振兴和中小学劳动教育等重点领域,构建融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校园生活,具有师范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将各类实践活动作为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坚持产出导向,紧扣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高质量就业等关键领域打通学分认定、评优评先的绿色通道。

  拓展实践场域优保障。为了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落在实处,学校从师范生的“课程学习+技能实训+竞赛提升+实践实习”多环节着手,加强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建有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全景微格教室、智慧教室,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室、实训室中的创新应用。精选省内示范学校共建优质教育实践基地,以基地常态化交流制度促进教研共同体建设,为师范生强本领、长才干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平台。每年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激励师范生在锤炼教学技能中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

  突出笃行致用强担当。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师范生团队组成的“双翼”科技志愿服务队勇挑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使命担当,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江西省科技馆为科技展品作讲解,与科协共同组织科技创新大赛,赴乡村振兴点小学指导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为支援乡村教育,学校近年派出多批支教实习生前往江西省各地乡村小学。大力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行走赣鄱感恩奋进”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等活动,通过走进基层学校一线用知行合一为准教师们“塑形”。

  推进协同育人,培育仁爱之心

  坚持跨校协同育人。制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鼓励专业教师到基层挂职,聘请名师专家、一线骨干教师到学校承担部分实践类课程教学和技能指导,打造了一批校校互通、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与名师面对面,激励更多师范生以名师等为标杆,将所听、所学、所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提升专业技能,永葆教育初心。打造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价值追求的教研文化,增强教师团队服务学生成长的真本领。

  支持科教协同育人。以“豫章讲坛”、创新创业项目、教学科研项目、学术沙龙为载体,提升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建立全覆盖的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进课题、进团队,建立师生协同的科研团队。以《豫章师范学院学报》为抓手,编辑出版教育科研成果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使其赋能培养人才工作。

  健全三方协同育人。强化U-G-S合作,积极汇聚校内外资源,通过与红谷滩新区和安义县政府部门共同开展基础教育协同提质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提档升级。办好附属教育集团,不断探索以地方师范高校为龙头、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借助国培、省培的优秀教师资源,组建专家库、名师工作室等,以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联合申报课题为纽带,促进师范生培养工作与基础教育协同提质。以“梦想工程·真爱梦想师范班”等公益项目为切入点,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帮助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师者示范引领,践行弘道追求

  师者育人,初心如磐。全国模范教师刘永萍是学校近年来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她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德修身,潜心育人。三十年来,刘永萍及其团队躬耕特殊教育,用心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老区特殊教育的“四有”好老师,用心打造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特殊教育学”,服务有特殊教育知识需求的人。

  薪火相传,后浪奔涌。在特殊教育战线辛勤工作的数十载,从特殊教育教师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再到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俐从未彷徨。在母校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张俐结合自身从教的经历向学生们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她殷切激励学弟学妹,不仅要在学科知识、文化底蕴、专业技能上提升自己,更要树立远大志向,成为高素质人才,勇挑时代重担。2023届师范毕业生王秀兰怀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毅然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她说:“这是一次小我融入大我的追梦之旅,校内校外、城市乡村,不论在哪儿,我都将始终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奋斗。”

  师道不孤,众行致远。百年学府,人才辈出,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培养了20余万名学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特色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前浪不问归期,后浪无惧风雨,在教书育人道路上奔涌而行的前浪与后浪们,他们以卓越的教学成就、深厚的师德修养、无私的奉献精神,共同绘就学校教育事业的壮丽画卷。

  (胡小萍 孟戡 叶琳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百年师范承使命 教育家精神育良师 胡小萍 孟戡 叶琳静2024-12-23 ——豫章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探索 2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