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实效是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持续增强教学感染力,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注重技术赋能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不断促进数字教育、智慧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推进教学手段改革,积极以数字技术、智慧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学院参加由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的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了解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化建设教改成果;参加由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超星集团承办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暨智慧马院建设研讨会,进一步了解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覆盖教学、教研、管理的智慧马院;举行“社会科学学术信息资源利用”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术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学术信息资源类型、专业学术资源数据库、学术资源的检索应用、学术资源远程访问,为利用好多样化思政资源奠定基础。 注重实践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通过实践去体验、检视和内化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可实现思政课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空间到社会空间、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经验的拓展,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重要途径。学院引导和帮助学生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学院带领“黔中桃园·乡遇美好”助推乡村振兴实践队赴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追寻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赴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杉坪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赴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开展思政课教师研学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长征历史、领悟长征精神,筑牢师生理想信念之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注重教师发展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打造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既是学院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及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学院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交流、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为主要形式,全面搭建教学交流与教师发展平台。 组织教师赴南京财经大学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班,参加由山东科技大学举办的202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红蓝筑梦”暑期实践研修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组织教师参加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活动、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激发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组织教师参与由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医学院校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川渝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参加在河海大学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以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课程建设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讨会等,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高度。 注重对外交流 汇集不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学术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合作等,不仅有利于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高校的广泛共享,提升教育质量,还有利于师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开阔眼界。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教育科研合作,以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广阔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共同搭建“研究生工作站”“教学·研究·实践基地”,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开展深度合作,学院之间相互选派1名教师挂职锻炼,学院1名教师到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与重庆医科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订结对协议,重点围绕实践研学、开发优秀教学资源、优化“大思政”师资、开展有组织科研等方面开展结对合作;与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拓宽教育教学思路。 (本文系贵州省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B001]阶段性成果) (凌富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