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峰 通讯员 师小珂)统一采购、统一检测、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菜单、统一培训、分校烹饪……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召开的山西省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上,“六统一分”营养供餐模式的“临县经验”在全省推广。 “‘小食堂’连着‘大民生’,我们把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陈国民说。 放学铃声响起,临县丛罗峪九年制学校的孩子们陆续来到食堂,有序地排队就餐,鸡蛋、肉、蔬菜……种类非常丰富。“我们聘请高级营养师制定月内每周不重复、一日三餐不重复的A、B、C、D四套全县统一的带量食谱。”陈国民说。 在临县营养餐配送中心,记者了解到,所有食品原材料通过市场考察、公开招标、统一采购后,在中心统一检测,通过“全自动化”挑拣、切制、清洗加工后,半成品食材由冷藏运输车集中配送至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 “校区现场烹饪,确保食品热度、口感,营养不流失,保证所有学生吃到营养均衡、新鲜可口的饭菜。”陈国民说。 “推行‘六统一分’营养供餐模式以来,原来各学校分散经营、食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得以改善,提高了食品原材料的档次质量,实现了食品原材料的源头治理和食品跟踪溯源信息化管理,有效监管了食品安全卫生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资金,提高了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姚树山说。 走进临县教育体育局安稳应急指挥中心,一块高清大屏吸引着记者的注意力。屏幕里,头戴蓝色食品帽、身着白色卫生衣、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在后厨有序忙碌着,菜品、厨具以及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临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志华介绍,“明厨亮灶监控中心与全县所有实施食堂供餐的学校(幼儿园)的食品操作间、餐厅、食品储存室等联网,通过连接语音对讲方式,随时督促各学校整改在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疏忽和漏洞”。 “安全、干净!看到孩子在学校吃得这么健康,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句话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近年来,山西省构建“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智能化监管体系,全省学校监控视频清晰度达标率、重点点位全流程覆盖率、视频信息联网率、学生就餐公共区域显示屏幕设置率实现100%达标。 “目前全省已有8167户学校(幼儿园)食堂接入市场监管部门智慧监管平台,各级监管人员可随时对学校食堂人员、物品、环境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督管理处一级调研员于同军说。 山西省共有中小学校6086所,已有3472所学校提供“校园餐”服务,供餐人数达179.2万。“山西始终围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持续完善规章制度,从责任落实、资金管理、食材采购、进出库、加工、供餐、消毒等多环节、全过程加强‘校园餐’管理。”山西省教育厅安全稳定工作处副处长李建军表示。 山西省政府连续两年将“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列入民生实事,省财政专门安排2.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建设改造食堂,并多次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协同联动专题会议,联合开展省级层面专项检查18次,持续深化“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表示:“我们将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千方百计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全力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