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拼了!”“一个比一个能拼!” 日前,记者参加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双名计划”名园长工作室联合学术活动,多次听到这样的感叹。 他们说的拼指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这样的状态带来了什么?为了寻找答案,记者采访了部分名园长。 深度赋能,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在四川绵阳举办的这场“何云竹·陈宴名园长工作室联合学术活动”,何云竹是东道主。为筹备这场活动,她工作室全体成员都出动了,就连曾经在省级名校长工作室的小伙伴也来支援。 “像这样的学术活动,我工作室的成员都轮着去交流,他们写材料痛苦得不得了,但义无反顾。”何云竹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以项目任务驱动他们的发展,走上这样一个开放的成长平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锻炼和认可。 何云竹自己就是在各种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她坦言,主持省级名校长工作室时,自己可以说是撸起袖子使劲干,想让更多人了解,想被更多人看见。入选“双名计划”后,跟着大家转起来了,眼界、格局、视野、底气都有了进阶,何云竹更加遵从自己的内心,带领团队坚守凡事以儿童为本的育人准则,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跟着大家转起来的还有来自浙江绍兴的陈宴,她是这场联合学术活动的另一个主角。谈起在“双名计划”培训班最受触动的事,她讲到了一次经历。那次到安慧霞的“主场”山西参加工作室揭牌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要大家都站起来宣誓,还要奏国歌,“那一刻就觉得还蛮热泪盈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 巧的是,安慧霞这次也来了,并作了一个关于教育创新与教师角色的分享。“说实话,今天就20分钟,肯定没有我平时的那种激情。”安慧霞说,她去年梳理了一个“立‘大先生’之志,做‘新时代’楷模”的内容,两三个小时讲下来,最后一个环节,手抚心脏,用自己内心迸发出来的声音,一起宣誓,唤醒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 “我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给身边的人赋能。”安慧霞说,走到“双名计划”这个国家级平台,最大的感受就是资源不能私有化,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能为“幼教命运共同体”作一些贡献。 化繁为简,让教育回归朴素 陈瑜是从福州赶过来参加成都这场“高翔·王晓燕名园长工作室联合学术活动”的。来的前一天,她还在跟几位福建的园长讨论,怎样让幼儿园教师不那么“压力山大”。 说起自己园的教师,她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这些新教师很有热情和干劲;心疼的是,他们从早干到晚,下班后还要用一到两个小时写文案。 “他们现在很有热情,但这样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下去,早晚会疲惫的。更要命的是,整天这样忙忙碌碌的,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跟孩子好好相处。”陈瑜说。 一周前,她尝试改变这种状况,不让教师写那么多文案,把观察、记录的文字撰写先放一放,简化为班级几位教师每天在孩子离园后讨论半小时,就当天孩子的生活与游戏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再列出第二天的工作重点,并做好准备。“教育是心与心的靠近和吸引,我想让老师有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思考的时间。” 曾经被各种压力困扰着的,还有来自上海的王晓燕。作为园长,她考虑的是如何将化繁为简与赋能相结合,提升课程领导力。于是,她做了三个“减”,减去繁杂的文案、繁重的考核、烦琐的环创。 “减的同时,我们赋予老师规划权、选择权、自主权。”王晓燕说,管理一支队伍,真的是需要园长有很多的思考,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创建并非一日之功。“我想我可能永远也到不了教育家的彼岸,但是学习教育家精神却是我不竭的动力。” 什么样的压力和负担可以减掉?在园长们看来,那些形式主义的、浮躁的、华丽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可以不要。 “有的喜欢‘拿来主义’,复制粘贴;有的将环境与活动分离,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孩子们‘不买账’;有的则追求高大上的园本课程,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最后成了自娱自乐,方向还出了问题……类似这些都很可怕,需要我们特别警惕。”看得多了,经历过了,何云竹越发觉得,幼儿园教育要回到原点,回归朴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成长,不要过于追求特色,把科学保教做到极致,就是特色。 当好“领雁”,用情怀做事 高翔和王晓燕给成都这场活动想了一个诗意的主题词——“花开沪蓉 群燕翔空”。 “花开沪蓉,是希望我们培养的祖国未来接班人,遍地开花;群燕翔空,虽然是小燕子的燕,但我们希望能像大雁一样,领着大家翱翔于天空,飞到更远的地方。”高翔说。 实际上,“双名计划”名园长每一个都是“领雁”,本身就肩负着引领一方的职责。 高翔选择名园长工作室成员有三个原则:一选民族地区的幼儿园,二选薄弱地区的幼儿园,三选新建园。“我没有选城里的好园,而是选那些更需要我引领,并且成长起来后能辐射一大片的幼儿园。”高翔说,在这件事上她没有追求“锦上添花”,而是遵从内心“最有意义”的价值判断。 同样在四川,何云竹选择工作室成员时也有一番衡量。她特别看重园长们的情怀与追求,总会问几个问题:“你加入工作室的初衷是什么?”“3年内你能有什么贡献和作为?”“3年后你想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她看来,做教育要厚植情怀,要有高远的追求,那些只想着出名、挂名的,不要来。她喜欢给工作室画像,给每一个成员画像,呈现未来的一种发展图景。“我觉得,不是让他们来衬托我,而是我带着大家一起跑,通过愿景、学术、心智修炼,建好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 同样奔跑着的还有来自贵州的任正慧。她刚来“双名计划”培训班时,看到来自北京的赵旭莹做的课题,直感叹“有点做不来”。但她的导师、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主任缴润凯说,他对大家的期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本来一米六,希望他长到一米七;而有的人本来一米七,希望他长到一米八。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从此她努力提升、不断钻研,科研和教学成果接连在省里获得重要奖项。“造成地区差异的因素很多,但人的差异是可以通过不懈努力来缩短的。”任正慧说。 两年来,“双名计划”培训班带来了什么?很多园长都谈到了几个关键词:格局、视野、自信。 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石艳感慨地说,从功利或者世俗的角度看,这些园长都荣誉满身了,他们在专业成长上不需要培训中心再做什么了,但他们依然来了,依然愿意为一方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努力。作为陪伴者,培训中心能做的,就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让大家对话、思考、共成长。 2022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双名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作为承担大部分名园长培养任务的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至今已举办了19场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