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观察分析支持幼儿游戏时经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流水式”观察。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很多时候,观察到的内容要下班后凭印象整理,观察内容零散、琐碎、缺少层次。二是“套用式”分析。直接套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幼儿经验与发展、行为与动机分析等与具体案例脱节。三是“随意式”支持,策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我们采用常态化访谈式教研切实提升教师观察、分析、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 访谈式教研是一种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一对一访谈是现场随机抓取游戏片段,访谈者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形成话题,与教师交流。一对多访谈是由一至两名教师抛出话题、提供素材,并结合自身实践困惑,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无论哪种形式,组织者都要根据教师的反应和需求及时调整内容和方式,以提升教研效果。 一对一访谈,破“流水式”观察记录 一对一访谈的目的是了解教师观察什么、思考什么,根据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的口头描述,了解教师观察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内容是否客观,以此发现访谈问题。访谈者可以在过程中辅助教师梳理关键信息,加深教师对游戏中细微行为的印象,解决教师抓不住重点的问题。 描述观察内容,锁定实际问题。访谈开场,访谈者先引出问题:“请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游戏片段。”被访谈教师描述了“收集雪花片”游戏中观察到的内容:“奶油和文婷先是猜拳决定谁掷骰子,然后根据骰子数量取出雪花片。两人玩了5局,文婷总是输,有一次还生气了,奶油看她不玩了就只好妥协。后来奶油来找我看她的成果,我就表扬了她,于是她们后来玩起了‘比谁的雪花片多’,再后来就没玩这个游戏了。” 从教师的口头描述看,教师对幼儿的游戏内容比较熟悉,但对幼儿行为的发展变化缺少关注,且多为概括性的“流水式”描述。 聚焦行为细节,确定观察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看—记—想”同步的过程。教师的描述呈现出“流水式”,主要是教师“想”的过程比较简单。而幼儿游戏行为的发生与变化源自幼儿的内部动机,使用“流水式”描述容易出现偏差,不能真正呈现幼儿的真实想法。因此,访谈者要借助理论帮助教师明确观察目的,挖掘幼儿具体行为表现的内因。 访谈片段1: 教师:文婷对奶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发出了抗议,奶油想免去猜拳环节直接取雪花片,但两人并没有进一步对规则进行协商(分析幼儿游戏行为中的矛盾点和生长点)。 访谈者:规则行为是幼儿自觉遵守、理解和运用已有游戏经验或共同协商的规则体系,以确保游戏秩序、推进游戏进程、维护角色关系,及实现自身游戏兴趣与需要的行为。因此,描述的重点需要聚焦理解规则、遵守规则、调整规则3个方面。幼儿的哪些行为表现突出了这3个方面呢? 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能看出幼儿与材料、同伴、环境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教师后续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个体发展差异。通过“一对一”访谈,访谈者帮助教师聚焦观察目的,引导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动作、表情、语言进行重新思考,最终教师撰写了一份客观的游戏观察记录。 一对多访谈,破“套用式”游戏分析 教师对观察的分析之所以出现“套用式”,主要是教师无法准确捕捉并分析幼儿在游戏现场获得的经验。于是,我们设计了开场问题、引导性问题、备用问题、主要问题,帮助教师梳理观察信息,充分把握幼儿经验的变化过程。 访谈片段2: 开场问题:幼儿是否有遵守(理解or维护)规则的行为出现?怎么识别的? 教师1:通过猜拳游戏轮流掷骰子,他们知道根据骰子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整个游戏操作很顺畅。文婷对奶油中途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表示不满,这都说明幼儿已经理解规则,并出现了遵守和维护规则的行为。 引导性问题:规则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2:是因为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当环境发生改变,他们会调整规则来满足自身需求(试图联系幼儿年龄特点思考行为发生的原因)。 备用问题:游戏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引导教师对幼儿行为进行归因)? 教师3:文婷看到教师表扬奶油的雪花片很多,所以她也到教师那里去炫耀自己的雪花片。 主要问题:游戏中规则行为的新经验有哪些? 教师4:对于文婷来说,新经验是没有遵守规则也一样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对于奶油来说,新经验是规则可以通过努力去打破。 在一对多访谈中,教师的观点各不相同,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当事教师补充更多幼儿行为细节背后的科学理论,帮助教师进一步探讨幼儿游戏行为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反思或调整支持方法与策略。 分组回顾访谈,破“随意式”支持策略 分组回顾访谈是由组长聚焦教师的支持行为提出一个问题,与组员进行深度交流的方式,旨在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识别自身的支持行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访谈片段3: 组长1:教师支持的效果怎么样? 教师1:支持的内容存在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缓一步,在幼儿找到教师时,教师可以诚实告知幼儿自己不了解具体情况,给予幼儿解释游戏过程的机会。 组长2:教师无意识的表扬,阻碍了幼儿继续游戏吗? 教师2: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教师的回应可以为后续的支持提供反思,但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并没有思考充分,奶油的规则意识不稳定,或许她是在试探规则,在试探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暗示,因而改变了规则。 分组回顾访谈有利于挖掘教师在实践场域遇到的真问题,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分组回顾后,每个小组会分享讨论结果,并对教师的回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的回应与支持,真正做到了契合游戏现场与幼儿需求。 运用访谈式教研,教师的游戏观察实现了从“流水式”到精准化,游戏分析实现了从“套用式”到个性化,游戏支持实现了从“随意式”到严谨化,真正促进了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白沙湾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