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学校
立足乡土培根聚力 锻造乡村教育新品牌
张海珍

    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学校作为统领全镇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单位,以做有根有魂有品的新时代乡村教育为目标,成功摸索出一条转弱为强、优质优品、镇域均衡、群众满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助力翟王镇入选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

    文化浸润

    凝心聚力

    乡村教师工作动力的关键在于精神引领。近年来,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专业化。学校迫切需要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唤醒乡村教育人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激发干事创业的内驱力、主动性。

    于是,围绕“如何用文化凝心聚魂,点燃振兴乡村教育激情”,翟王镇中心学校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深入分析乡村教育文化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特色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教育文化体系建设路径,以文化凝聚人心。

    学校从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提取“清源”二字,作为文化体系建设的精神起点,寓意源清流洁,鼓励教师从内心深处悟透自身的真正价值。“爱·德慧·幸福”的文化体系、“一心五举”的双向助力工作模式顺势而生,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将教育文化有形化、行为化、常态化,形成乡村教育新风尚。

    目前,翟王教育的“清源文化”已贯穿于学校制度、队伍、课程、课堂、环境之中,成为激活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翟王镇教育园区建成后,翟王镇中心学校下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8所学校,在“清源文化”引领下,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化体系。学前教育侧重于培育“真之源”,守望童真,呵护童心,培育童趣。小学侧重于培育“善之源”,“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心地仁爱、善良敦厚、知行合一。初中侧重于培育“美之源”,营造大美之境,培育大美之心,培养大美之人,为美丽乡村建设储备人才。“五育”融合的“真之源”“善之源”“美之源”多生态育人场景在8个校区开花结果,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全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满意度达98.67%以上,较之建设学校文化体系之前提高了15.64%。先后获得“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手球协会手球传统学校”“科创筑梦助力双减优秀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等荣誉称号。

    赋能教师

    引领成长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学校大幅扩容,不少乡村教师特别是教学骨干向城市流动。如何让青年教师留在乡村投身乡村教育,是每一所乡村学校躲不掉、绕不开的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翟王镇中心学校没有抱怨,没有回避。他们用关爱提升教师幸福感,用成长激活教师干事创业内驱力,让乡村教师在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中专业提升、成就自我,从而有信念、有干劲、有能力、有动力扎根乡村教育。

    翟王镇中心学校开展教师面对面交流沟通座谈会,全面了解教师外流的主要动因,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圆教师之所盼,不仅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普遍关心的评优树先、职称评聘、工资待遇、住房交通等问题,更注重为教师成长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使教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幅提升。越来越多优秀骨干教师选择留下来,给自己一个人生的答案,也给望子成龙的家长、憧憬未来的学生一个满意的交代。

    与此同时,翟王镇中心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培养体系变革,成立了“幼—小—初教师教研共同体”,三学段教师研训一体,课程教学研讨交流贯通衔接,深入推进“教学管理创新、教师素养提升、课程体系重构、高效课堂探索、作业考试改革、教研创新赋能”六大行动,开展“七说”教学论坛,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舞台、赋能量。建立健全涵盖规划发展、考核绩效、干部培养等14项制度,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保障体系,促进教师成长成才。现已培养省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1人,市名校长2人,市优秀教师、骨干班主任共27人。名师带动,示范引领,全镇教师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在全县教师素质考核、各类业务比赛和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走在了前列。

    乡土实践

    开阔思路

    办好乡村教育,不仅要在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上下功夫,还要在挖掘乡村特色教育资源上费心思,让“乡土味”成为乡村教育的独特优势。

    翟王镇中心学校深刻理解乡村教育与乡村实践的辩证关系,明确乡村教育离不开乡土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打造出具有现代乡村特色的全环境育人新模式,打通了乡村教育与社区、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开展乡村特色教育资源调查,组织骨干教师设计开发跨学科主题式游走乡村文化综合实践课程。此外,学校附近的雹泉庙村史馆、花卉基地、蔬菜大棚、电商产业园、集市、大大小小的超市等都被利用起来,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批又一批学生投身乡土实践,萌发出家国情怀和振兴乡村的责任感。了解到农业基地销路不畅时,学生们踊跃为基地出点子、想办法、做方案。基地负责人收到学生们撰写的营销方案后惊喜地说:“孩子们的方案虽然还不成熟,但为我们优化营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欢迎大家常来。”不仅如此,乡村实践还成了生成思想的土壤,学校先后有36名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在“学习强国”平台和教育杂志上发表,体验式课程体系也荣获市优秀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

    文化是魂,赋能是本,实践是根,三者相通相融、有机统一。翟王镇中心学校在文化聚魂、赋能教师和乡土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成果突出,成效显著。他们坚持做有根有魂有品的乡村教育,回应了乡亲的期盼和乡村学生的理想,开创了乡村教育振兴新局面。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工作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山东“强镇筑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生动样板。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张海珍)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学校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7/19/08/ZGJYB20240719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