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以教育改革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建设教育强国蓝图,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责任。教育战线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倾力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释放倍增效应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特殊的“三合一”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相关问题:“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教育战线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党和国家新期待,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着眼于系统集成、一体推进——

    教育部接连出台政策,推动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重大任务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

    3036个核心课题“飞”向32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这些来自行业企业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成为工程硕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

    着眼于联合攻关、协同育人——

    越来越多的高校围绕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打造与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合体,打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链条。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工程、合肥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在多项国家大科学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学校还与重点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创办19个校级科技英才班,让学生在大项目、大平台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着眼于职普融通、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由原来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逐步健全,育人模式不断创新。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围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优化专业布局,聚力打造装备制造类核心专业群,与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断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增值赋能。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从与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紧密合作到在学校内部系统整合科研与教学,再到以科教融汇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已坚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激发澎湃动能

    高等教育办得怎么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发挥什么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试金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记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牢牢把握教育战略属性,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

    从关键环节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突破上谋划重要革新性举措,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上开辟新路径……

    国家所需即改革所向:组织实施高等学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行动”“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等一批重大行动,加快实现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源头创新方面突破,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关键领域和战略新兴领域开展重大创新性探索……

    牢牢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立场上,锐意进取、奋楫扬帆,高校创新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十分关心技能人才的培养,多次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职业教育发展曾长期存在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职业教育随之走上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快速发展之路。

    “一体两翼”工作布局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助力区域、市域、行业协调发展更加有力——

    教育部与山东、天津、广西等8个省份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部省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有序布局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两翼”,以市域、行业、企业需求为牵引,推动职业教育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成体系、成规模、成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之匹配。

    牢牢抓住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主动优化调整,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

    教育部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行调研,形成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调研清单”,涉及30个产业,摸清了252个紧缺工种状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需求牵引、服务导向、精准对接的原则,将继续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训基地五大核心要素提出优化调整的整体框架。”

    以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提升发展实力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多次深入高等院校实地调研人才培养使用情况。

    水木清华,英才荟萃。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自信并坚定地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对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他要求:“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部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布局,着力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关键支撑。

    想国家发展之所想,着力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1.0、2.0相继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正式启动。77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里,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焕发勃勃生机,至今已毕业的1.7万余名学生中,超过86%的毕业生留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成为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坚实的后备力量。

    急国家发展之所急,着力强化卓越工程师培养——

    聚焦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仍存在的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科研任务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行动,剑指产教脱节困局。推进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招生、课程教材、导师队伍、入企培养、学业评价等全系列标准体系建设,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应国家发展之所需,着力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进,《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相继出台。聚焦国计民生新兴产业,职业教育持续调整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每年优先增设先进制造业领域新专业,2023年,全国有6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专业布点超过2.5万个。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

    时代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事业肩上。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奋发作为。

    挺膺担当、竞相闪耀,教育战线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