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内蒙古工业大学
聚焦主线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李占峰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多措并举,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夯实思政课教学“主渠道”,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立“大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机制,着力下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思政课建设协同推进的“一盘棋”。一方面,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开展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国家认同教育;另一方面,打破课程壁垒,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综合运用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交叉学科理论,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格局,讲透彻学理,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自觉强化“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力”,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理

    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内蒙古工业大学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打造“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师资队伍,吸纳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专家学者、教学名师,校、院两级领导干部,统战、民委、宣传系统工作者等在内的专业人才,联合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研究团队。教学组织中,不仅专职思政课教师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均须讲授此门课程。不同队伍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增强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拓展社会服务“大课堂”,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义理

    内蒙古工业大学一方面在校内扎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形成各民族学生混班、混教、混住的混合教育场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相互理解、增进感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在校外积极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有序组织学生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外实践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化于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

    建设网络思政课“资源库”,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素材

    内蒙古工业大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优势和资源,通过“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述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分享民族团结进步好经验。在门户网站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石榴籽学堂”,并及时转载刊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不断激发学生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通过开展线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加深学生对民族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认识,达到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

    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新阵地”,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场域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学生社区育人体制机制,重点围绕“三全育人”要求,积极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推进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专业力量下沉学生社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贯穿教书育人各方面,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以共谋、共建、共享为原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有机融入学生社区这个共同的“家”中。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社区联系学生,通过开展书记校长“零距离”、院(处)长“下午茶”,参加社区学生座谈会、党团活动、支部联建等多种形式,走进学生社区、深入学生一线,宣讲“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在社区建立党团组织,设立党员工作站、党员示范岗,打破年级、专业界限,一名党员结对一个新生宿舍,成为“第七个室友”,加强各民族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建立团委(支部)书记联系楼层团员骨干、楼层团员骨干联系优秀团员代表的“一站两联”青年服务机制。组建内蒙古工业大学“红石榴”宣讲团,深入学生社区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以青年的语言、学生的视角、鲜活的案例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增强青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培塑思政课建设“新生态”,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环境

    内蒙古工业大学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牵头、教学单位各尽其责、全校高度协作、师生共同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链条与工作格局。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把“大思政课”的育人效应拓展到各学科、各专业、各学段课程,层层递进、有序衔接,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打造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筑、景观、展陈,推出一批反映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艺精品,搭建一批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研究、交流、实践阵地,开展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主题教育活动,注重从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进程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中找准内蒙古工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景式、沉浸式的育人场景中越铸越牢。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内蒙古工业大学将继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狠抓贯彻落实,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锚定着力点,教育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占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内蒙古工业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7/16/08/ZGJYB20240716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