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育人模式 打造“铁路工匠”育人高地
谢小宁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在“明德砺志 求知笃行”校训的指引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备“新时代铁路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轨道交通高等职业学校为奋斗目标,创新“铁路工匠”育人模式,全方位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坚持德技并修

    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在职业教育中强化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是满足我国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抓手。柳铁职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职业教育课程育人的保障力度,将思政教育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道德素质培养,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一是抓紧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校级立项、区级提质、国家级别创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思政促进一流核心课程、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并加强示范引领及推广应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质量,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二是校领导带头讲好思政课,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载体,从学生视角出发,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推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时代引领力的“大思政课”,全面提升思政教学质量。比如,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题为“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形势与政策”课,围绕“当前就业形势如何”“如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等话题深入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国家支持就业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深耕校企合作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与有效途径。柳铁职院深谙校企合作在“铁路工匠”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加大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深耕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诸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研服务”等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校企协同发展。比如,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工会合作共建广西铁路工匠学院,聚焦铁路职工的技术创新,合作开展“三基地+两平台”建设,突出校企“双主体”育人特色,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创新协同培育模式,着力将广西铁路工匠学院打造为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和技术创新成果孵化高地,共同为区域社会经济以及铁路职工培训作出更大贡献;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依托双方优势,积极探索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共享创新成果,推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强对外交流

    探索国际人才培养道路

    柳铁职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多措并举拓展海外交流合作渠道,加快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在积极探索并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打造集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职业教育新品牌。一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内涵建设。组织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际同领域专家分享新的教学、科研进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为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比如,邀请德国铁路公司中国区供应商开发和质量管理高级总监Bjoern Karl Heerdegen先生开展欧洲轨道交通专题讲座,以中德铁路的发展异同为主题,为师生介绍世界铁路发展史、德国铁路交通体系以及中国铁路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德铁路发展特点、优势的分析,帮助教师构建专业发展思路,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二是立足行业特色,坚持国际化工作“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化“三个五”工程建设,聚焦马来西亚、老挝、印尼、泰国、越南五个国家,重点围绕铁道运输、城轨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五大专业领域,开展课程与资源、企业与装备、教师与学生等合作。三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在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协同育人工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比如,与欧洲铁路交通联盟合作共建中欧高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促进中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遵循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打造“铁路工匠”人才培养高地,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篇章,为建设高水平轨道交通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谢小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