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贤斌拿到了全球机械设备龙头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的签约意向书,完成了从一名中职学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工程师的人生跨越。“是青岛工贸职业学校三年的精心培养让我坚定地走上了技能成才的道路。”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郑贤斌动情地说。从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装配钳工技术赛项金牌到获得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3项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再到获得国家奖学金,注册两项发明专利,这名中职生的成才经历,体现了当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果。
郑贤斌的母校青岛工贸职业学校是一所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山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首批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学校以“成才先成人”为办学理念,创新“三色三融”育人模式,坚持“政行企校”协同共建,依托产教融合深化“三教”改革,深度对接经济产业链、人才链、需求链,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德技并修”人才。
聚焦数字赋能,构建“提质培优”育人体系
学校积极建设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聚焦数字赋能,围绕课堂、课程、教材改革,构建“提质培优”育人体系。
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建设“教、学、管、评、研”教学治理数字平台,通过数据资源建设、设备数字化增值,打造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以模式探索为方向,深入开展探索工贸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双融合”,研究课、展示课、一师一优课“三课”评价,“岗课赛证”教学生态链构建的课堂教学“1234”行动。以科研并行为助力,学校编撰的《机械装调技术》《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近3年出版省级优质教材8本,建设市级精品课6门、在线精品课2门,在研和结题的国家重点课题等共14项,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有效助力学校省级特色化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发展。
深化行企共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紧密对接机械行业教育发展中心和行业龙头企业,多措并举助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将教师能力发展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一是组团强质,发挥于万成省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数控技术”“模具技术”教学创新团队,并牵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工业机器人中高职贯通“李峰工作室”,开展企业实践、教学比赛,推动教学能力提升。二是校企融建,聘请海信模具、海尔智家、石化检安等优秀企业的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与海克斯康、嘉和模塑等公司建立企业教师实践基地,与山东辰榜数控、德国博世等14家企业建立企业技师工作站,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教学指导和实训实验室建设,推动专业教师入企到岗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赛事锤炼,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大赛“技能三赛”为导向,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2021年数控教学团队获得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022年获得班主任能力大赛市级二等奖,2023年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系列交流活动工科类“典型案例展示奖”,参加市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3年累计获奖9项,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6项。
依托产教融合,铺就学生“技能成才”之路
学校将产教融合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线,着力推进“政行企校”协同育人,为“三教”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先后在机械行指委指导下,成立“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精密检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山东辰榜—青岛工贸产教学院”“青岛市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产教研联盟”,加入了园区及行业7个联合体、共同体,借助产教融合平台,开发“融”资源、实施“融”教学、开展“融”服务,与青岛海尔、青岛海信、一汽解放、青岛石化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达到“毕业即就业、实习即上岗”的要求,支撑了区域产业发展。学校推进“岗课赛证”教学模式,引企入校参与人才培养,连续19年打造校园技能节,10年来,获得国赛13金20银9铜、市级竞赛33金89银138铜的优异成绩,“1+X”证书通过率、升学率都有显著提升,2023届毕业生孙玺蓁实习期间就获得海信集团技能大赛二等奖,2011届毕业生陈乐乐荣获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2届毕业生修宇航获得中职国家奖学金。
建校近60年来,学校累计为制造业培养毕业生万余人。新时代、新作为,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产业育人,继续为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青岛工贸职业学校校长 徐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