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无锡市新洲小学
提升学习力 为儿童未来赋能
华春燕

    绿茵场上学生追逐、跳跃,在体育游戏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舞蹈房内学生吟唱、舞动,在民歌、民舞的欣赏与分享中实现共同成长;科学实验室内学生观察、操作,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经过8年探索,现如今,无锡市新洲小学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什么是学习力?学校认为学习力就是儿童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融合了感情、心态、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全面性的、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贯穿于儿童的一生,其具体体现包含变化和学习、关键好奇心、意义形成、创造力、学习互惠、策略意识、心理韧性7个要素。

    缘起:一场真实的相遇

    在一次次的家访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发现学生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切的人文关怀;家长文化层次较低,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学校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仅停留在成绩上,对其综合素养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孩子的视野不开阔。如何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探寻有效提升学生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力,成了学校重要的思考点和落脚点。

    跋涉:一支激情的队伍

    2015年12月,学校成立了学习力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沙龙研讨、聘请高校教授来校指导等方式,帮助教师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学习力的内涵。但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校主要从课程建设和教学推进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为了开设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学校设计调查问卷,以158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校本课程。由于学校学生具有文化多元的特点,开设校本课程时教师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校又对1666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家长特长,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开设课程,构建了“春风化雨”课程群。另一方面,立足课堂教学,学校既关注学生学习力七要素与各学科的匹配性,以某一要素为切入口开展研究,又关注学生学习力七要素在各学科学习中的综合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共有10个聚焦学习力的子课题,实现了全学科覆盖。学习力研究也从2015年的10人拓展到了如今的全员参与。

    赋能:一群个性的儿童

    在新洲小学的每一条走廊中散步,在新洲小学的每一面墙前驻足,都能领略到浓浓的多元文化气息。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随着“春风化雨”课程群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每到周三,学生们都翘首盼望着下午雨巧编织社团的开展。社团杨老师除了会耐心地教学生们编织的基本手法,还会引导学生们根据已经掌握的技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编织各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傈僳族的珠帽、羌族的羊图腾、傣族的凤凰花……一件件作品在学生们的指尖诞生。杨老师不仅鼓励学生们编织各自本民族的物品,还让学生们分享物品背后的故事与意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释放个性,彰显创造力和民族自信。

    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是学生们在操场上释放快乐的美好时光。随着体育游戏课程的实施,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夕阳下、和风里,一年级(2)班的几名学生正坐在操场旁的椅子上耐心地翻花绳;1个,2个,3个……三年级(1)班的几名学生围成圈比赛踢毽子;不远处有学生踩高跷,有学生跳房子,沉浸在民间游戏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新洲这片成长的沃土上逐步走向融合。

    成长:一份甜蜜的收获

    8年多的不懈追求,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已经遍布新洲校园,真正实现为每一名师生的成长赋能。立足学习力这一核心要素,学校已出色地完成了无锡市“十三五”立项规划课题“提升流动儿童学习力水平的策略研究”,江苏省第13期教研课题“基于ELLI框架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学习力培养研究”,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在培养儿童学习力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学校的年轻教师们奋发向上,不少教师在入职第二年、第三年就站上了市级、省级比赛的舞台;学校的学生高歌猛进,一次次在省市级赛场上争金夺银。据了解,仅是“风舞啦啦操”社团的学生就参加区级以上比赛31场。

    伯渎河畔,至德名邦,伴随着悠悠吴文化的浸染,在新洲,学习力研究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能量、一种内涵。深耕学习力研究的第8年,无锡市新洲小学实现了儿童学习力培养的校本表达,相信不久的将来,学校定会在儿童学习力培养的道路上书写更灿烂的篇章!

    (华春燕)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