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玉林师范学院
“六位协同”美育浸润体系构建探索
周美艳

    玉林师范学院立足“地方性、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将美育融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和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以美育浸润为目标和路径,以民族传统工艺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构建“课程体系+工艺普及+艺术实践+乡村提质+智慧教育+公益服务”六位协同的美育浸润实践模式,让美可学、可做、可见、可知、可融、可行,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玉师力量。

    以美施教,课程体系融入美育,让美“可学”

    学校坚持课程改革创新,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师范生课程及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实施兼具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社会美与科学美的全员美育、全过程美育、全方位美育战略,将传统工艺实践与传统文化艺术渗透进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振兴传统工艺的现代思维——以广西芒编工艺传承与创新实践为例”“茶水里的‘錾’时光——玉林茶泡”等系列讲座,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前沿知识,增强民族认同和区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美育德,工艺普及传播美育,让美“可做”

    学校于2019年7月获批建设并授牌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玉林师范学院站),工作站强化传统工艺与美育教学实践的协作,打造成集研究、交流、开发与技艺传承于一体的大美育教学平台。2021年至今,面向全校学生(含留学生)开设传统工艺普及培训班,招收学员560人,邀请省部级、市级等企业与行业工艺美术大师到校联合授课,课程内容涵盖广西芒编、漆艺、剪纸、扎染、珐琅、玻璃工艺、银饰制作等传统技艺,搭建“理论普及+作品赏析+实践创作+展览展示”四位一体的传统工艺美育普及实践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校园美育文化繁荣,推动了大学生讲好非遗故事、讲好广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等系列活动的开展。

    以美赋形,艺术实践强化美育,让美“可见”

    一是分层次全面覆盖,搭建美育实践“大并集”。学校始终积极贯彻新时代美育要求,秉持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模式,举办了10期创意集市活动,突出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原创校园文创、扎染服饰、陶艺、芒编、剪纸、玻璃工艺品、漆画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窗口。

    二是下功夫创新形式,扩大美育实践“定义域”。学校先后创作了广西首部以黄文秀为题材的音乐剧《青春之歌》、大型红色情景舞台剧《李明瑞》。漆画作品《又是一年三月三》入选“走好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2022广西艺术作品展览。这些新时代文艺作品讴歌了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三是出实招丰富内容,追求美育实践“无穷大”。学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举办“百枚邮票讲党史”主题作品展暨大学生思政课“同题异构”实践活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等美育浸润行动系列措施,探索“美育+思政+实践”浸润式育人模式。

    以美聚力,乡村提质彰显美育,让美“可知”

    一是根植乡土,画说玉林。以学校校长李伟中教授为主创的“画说玉林”团队,充分发挥历史、艺术专业学科优势,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探索高校美育在地域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路径,历时10年出版《玉林画 话玉林》《千年巡旅 画说玉州》《锦山秀水 大美陆川》等9部著作,开创了钢笔绘画与历史文化脉络梳理相结合的范例。

    二是寄情乡土,文化融合。学校组织以“探非遗、发现美、感受美、挖掘美”为目标的师生考察调研团队,赴玉林、北海、钦州等地市,围绕壮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调研,积极推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特色资源课程融入到教学中,打造了“守艺十二工坊”,促进了多民族文化融合。

    三是回归乡土,美化乡村。学校以乡土乡情为纽带,通过“大美育”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文化艺术惠民工程,在乡村美化和村小建设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赴广西兴业、陆川、北流等县市区乡村的40多所中小学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墙绘实践活动100余次,墙绘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增强美育服务乡村振兴实效,提高美育服务社会能力。

    以美促新,智慧教育赋能美育,让美“可融”

    学校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聚焦专业创作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别的各项专业比赛,提升师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发掘新生代力量。

    一是“美育+赛教”融合。建立了“教育教学+展演展示+互动体验”的第一、二课堂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推进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标实现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广西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选送的40件师生作品喜获佳绩,分别获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项。学校在连续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美育育人成效取得新突破。

    二是“美育+数创”融合。积极探索运用云展览、数字文博、全息技术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尝试将信息可视化设计运用到毕业创作中,为少数民族地域性文化和工艺的大众科普和传承传播提供有效的思路和借鉴,如采用现代化平面构成的设计与动画软件的制作结合,将广西瑶族神话古歌“密洛陀古歌”通过动态图形展现,赋予画面生命力,让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以及叙事性。

    三是“美育+产教”融合。近年来,学校立足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乡土品牌,多维度、多形式、多视角展示广西传统文化元素、美丽乡村建设符号,将本地的乡村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农特产品、特色村落、民俗文化、典型人物等进行多元化设计,突出在典型示范引领、特色住宿餐饮、农耕文化体验、文创设计与展销上发力,促进乡村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有效融合。

    以美践行,公益服务弘扬美育,让美“可行”

    学校依托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和玉林市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等平台,创新打造以“蒲公英”公益美育、“艺心向党”七彩美育等为代表的一批美育实践育人品牌,先后赴牟村小学、和睦村小学等40余所城乡中小学常态化开展传统工艺、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学校—乡村—社区”交互式美育普及路径,建立了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完善了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近3年,在校师生、城乡中小学学生以及社区基层群众等受益群体达万人次,学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5.3万小时。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改革”[课题编号:2023ZJY006]、2024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时代‘一核三维’美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JGB322]阶段性成果)

    (周美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玉林师范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20/07/ZGJYB20240620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