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培养创新人才 引领技术未来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录
陈敏 戴成秋 李泽军 黎昂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升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不断创新进步。培养基础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的重要保障。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探索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构建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构建了面向产出的“两重构、三融合、三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凝练出以“突出特色、强化应用、服务社会”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学院的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念创新,模式引领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格外重视理念引导的作用。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学院锚定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医疗大数据和数字健康行业的深度校企融合为突破口,不断强化产教赛融合育人,推进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索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

    一方面,学院坚持理念创新,明确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课程设置到实践环节,从日常教学到课外活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另一方面,学院以模式引领为手段,构建面向产出的“两重构、三融合、三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构实践体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创赛融合,以此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全面的系统能力和过硬的职业能力。

课程筑基,实践笃行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课程和实践体系方面进行创新与建设。

    学院针对医疗大数据和数字健康领域的专业发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导,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通识平台课程群、计算机类公共核心课程群、专业交叉基础课程群、精品专业核心课程群、企业技术课程群和项目实践课程群等,形成了以一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同时学院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更新了课程实验、“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的内容。通过以上方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支撑理论方面,学院积极探索PBL教学特色化。该方法强调学生中心、问题导向、项目驱动、团队合作,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措施,学院的课程与实践体系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教融合,知行相契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刻洞察经济发展需要,在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方面积极作为。

    通过与医疗大数据和数字健康行业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企业产业的共享互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接触行业前沿、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群,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和案例融入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的技术和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院也积极担当、服务社会,通过参与地方标准制定、技术攻关项目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深耕细作,成果丰硕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深耕细作,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本科教学改革成效明显。近3年,学院获评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4项,获评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结题优秀项目2项,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二等奖1项。

    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获批国家“双创”项目10项、省部级“双创”项目29项,在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全国性奖项80余项,竞赛参与人数快速上升,形成了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实施,让学院正逐步成为医疗大数据和数字健康领域人才培养的高地,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师。展望未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创新之路,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陈敏 戴成秋 李泽军 黎昂)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录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12/08/ZGJYB20240612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