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班里来了“多动症”孩子怎么办
见习记者 胡若晗

    前不久,武汉某小学有46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班里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小明(化名)转学,原因是小明对其他同学存在肢体和语言攻击行为。小明家长表示,孩子只是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但由于并不知道怎样正常沟通,才会用拍打的方式寻求大家关注。这一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像小明这样并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的“特殊儿童”,应不应该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如何保障这类孩子的受教育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差异不是拒绝的理由

    多动症也称注意缺陷多动症,在儿童身上的发病率通常在3%—6%。“这类孩子在需要维持注意力的任务上容易分心。在学校时,可能因为动作和语言过多,出现一些与正常学习无关的行为,甚至在遵守校园公共秩序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贺荟中说。

    同时,贺荟中表示,注意缺陷多动症也有程度之分。“不能说具有轻微特殊举动的儿童,就一定患有多动症。他们也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障碍,或是在某段时间因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致,出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表现。”

    “每个生命都拥有同等的价值和权利,差异不是拒绝的理由。”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邓猛表示,比起将这类存在较为轻微的特殊问题的孩子转去特殊学校,让他们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和有多动行为的孩子一起就读,也能给正常儿童提供宝贵的成长经历。一方面,能让孩子有机会感受并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的帮扶,普通孩子也能建立包容、尊重的观念。”河南奇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

    尊重特殊,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面对存在注意缺陷多动的孩子,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开展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贺荟中说。

    在奇色花幼儿园就读的初初(化名),存在较为典型的冲动型多动状态,有时会突然过度兴奋。为此,蔡蕾和教师们专门为他制定了一系列个别化计划。

    “锻炼时间,我们会特意为他选择活动量大的运动和游戏。午餐时会安排他坐在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的摆位椅上,让他集中注意力专心进食。有时还会通过让他做小助手帮忙分餐的方式,缓解他的突发性好动行为。”蔡蕾说,在教师们的正面引导下,初初和班上其他孩子相处得十分融洽。

    蔡蕾认为,除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外,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开展这类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保障。“普通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也应该通过和多动障碍学生的接触,系统化地提升自己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

    “青少年在发展中呈现的特殊并无好坏与优劣之分。家长和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行为举止相对特殊的孩子提供更包容、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北京市某区融合教育中心学区督导王建丽说。

    贺荟中对多动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每一个存在注意缺陷多动的孩子,只要能够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都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良好的家校社合作至关重要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园长吕玲观察,良好的家校合作对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部分家长仍存在主体责任意识不明确、参与度不足、对家校合作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

    “主要挑战还是家长的观念需要改进。许多家长对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和患有轻微多动症的学生还存在一定歧视和污名化。”邓猛表示,当多动症学生出现在班级时,很多普通学生家长会觉得他们干扰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教育环境,从而排斥甚至“驱赶”他们。

    “良好的家校社合作至关重要。”蔡蕾介绍,招生时,奇色花幼儿园会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园招收多动症儿童等情况,并告诉他们,存在多动障碍的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需要得到每一位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还会通过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对家长进行系统化的分组培训。针对具有多动症状孩子的家长,会增加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等专门培训。”

    “要营造接纳差异、尊重差异的良好社会环境。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让注意缺陷多动儿童有学上,上好学,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可持续的教育。”贺荟中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