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六盘水师范学院
以科技创新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
陈挺

    贵州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提出,要聚焦精深用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充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价值。近年来,六盘水师范学院聚焦时代发展需要,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产教融合瞄准“产业链”

    一直以来,六盘水师范学院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突出学校“丰富的科研资源、突出的应用导向、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比较优势,怀着充分发挥应用研究主力军、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的坚实底气,不断健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响应、以需定研”的产教融合链条,要求学校与行业相关的科研团队想清楚“我能做什么,发展需要什么”的供给之问。六盘水师范学院成立了“博士教授服务团”,坚持调研开路,紧盯生产实践的堵点难点,在项目立项、经费支持方面向破解地方发展难题、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倾斜,目前正聚焦“富矿精开”主动出击,紧扣“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4个关键环节,聚焦“围绕产业建专业”建设目标,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持续构建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等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增强服务“富矿精开”产业链的能力,着力提升地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找准行业发展关键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煤矸石是与采煤相伴相生的产物,也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极大的工业固废,仅六盘水市产生的煤矸石就接近2亿吨,给当地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社会急需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高工业附加值、较高绿色环保要求的新技术,来消化数量巨大的煤矸石。

    成果转化丰富“创新链”

    专利绝不是锁在抽屉里面的纸片,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六盘水师范学院孔德顺教授科研团队狠抓关键领域突破,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一项价值5500万元人民币的科技成果转化——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技术,为解决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提供了新方案。签约总金额创六盘水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历史新高,投资与技术深度牵手助推矿业经济“含绿量”提升。当前,贵州华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办理建厂的相关手续,年处理5万吨的示范厂建厂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技术成果转让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令人眼前一亮:双方采取“低门槛费+收入提成”合作共赢模式,先期支付500万元,企业运用专利成果投入生产后,学校及专利所有团队按产值比例分批提成5000万元。

    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也是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重要一步。

    创新驱动拥抱“市场链”

    “煤矸石制取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技术”利用煤矸石生产出两种产品:聚合铝铁和白炭黑。聚合铝铁是一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用于城市与工业用水净化除浊澄清处理,适用于污水净化处理过程,在洗煤、矿井水、油田回注水、炼油废水、机加工含油废水、印染、造纸、冶金、制药、制革等行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它代替传统的聚合氯化铝(PAC),废水处理费用显著降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白炭黑由提取聚合铝铁的废渣提硅合成,主要用于塑料、橡胶等产品,它在橡胶中分散性能好,其补强效果能与黑炭黑相媲美,制成的橡胶制品颜色浅且有一定透明度,因颜色为白色,故冠以“白炭黑”之称,在印刷、材料、农业等行业用途比较广泛。从全国来看,随着在轮胎、橡胶、塑料等行业中的应用,白炭黑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贵州省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企业产生的煤矸石越来越多。据测算,不计设备损耗及其他不可预见成本,利用该技术处理1吨煤矸石理论上可获利1135元。其中,1吨洗选过的煤矸石可获得聚合铝铁和白炭黑各0.4吨。按当前市场价计算,聚合铝铁2000元/吨,除去破碎加磨粉、煅烧、酸浸成本、烘干、包装等费用,利润为400元;白炭黑售价5500元/吨,除去氢氧化钠及石灰与加热溶解、烘干、水电、包装等费用,利润为735元。制取聚合铝铁和白炭黑后的剩余残渣,主要为石英(65%左右)及二氧化钛(30%左右),可以直接出售,作为提取钛的原料,实现了对煤矸石的尽可能充分利用。

    六盘水众多矿山企业均有建设生产铝铁联产白炭黑生产线的条件,建成投产后将促进就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盘水师范学院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当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助手”,把服务“富矿精开”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贡献人才与技术力量。

    (陈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