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北京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
就业育人,护航把准就业定位
记者 施剑松

    ■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朱启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在省会重点中学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贵州毕节一中任教,践行着母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不仅做好“教书”,更要做好“育人”,做“大先生”,做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

    “根据以往经验分析自身能力素养,发现自己的优点,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择校择业。”这是田赫送给未毕业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给生产线的设备当大夫”的田赫,毕业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五年贯通机电技术专业。一毕业便通过校招进入北京奔驰工作,针对生产一线的工装、工具、机电设备的设计改善,让他充分发挥所学。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北京市教委覆盖全市高校的就业育人工程也进入高潮。“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高校巡讲,“两弹一星”精神进校园活动,就业名师在线直播赋能,线上线下的精准就业双选会……目前,北京高校就业育人工程在各高校已开展活动3000余场,覆盖学生40万人次。

    集中宣讲、座谈、参观、社会实践……首都高校就业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开展。“各校要用鲜活的事迹讲好新时代首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故事。”北京市教委选树市级就业创业先进典型399人活跃在大学校园。他们当中有投笔从戎保卫边疆的战士,有扎根老区投身乡村振兴的教师,有艰苦创业把所学变成所用的科技发明人……

    “看到从边疆归来的学长身上军人的气质,我对我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北京联合大学一名毕业生说。该校党委书记楚国清说,多年来,北京联合大学通过就业育人工程,组织学生走基层、看改革、找定位,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一届学生跟着一届学生走,走出了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从“心动到身动”,主动投身基层一线的就业路。

    记者了解到,北京联合大学自春季学期开学以来,针对2024届毕业生深入开展“四个一”就业指导工作。“一次形势分析”——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深入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定位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一次信息搜集”——一线就业工作教师通过访企拓岗、校招活动、校友、就业实践基地以及各类平台等途径筛选就业信息,帮助学生精准匹配。“一次简历优化”——根据毕业生目标岗位进行分析,突出与岗位匹配的实习实践经历和个人优势,确保每位毕业生手中有1份精心制作的优秀简历,提升求职的竞争力。“一次面试指导”——针对面试基本流程、面试礼仪等进行指导,开展模拟面试训练,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

    而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聚焦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国家需求,实施本科生职业发展引领、研究生职业能力提升、创业人才培育“三计划”,推进重点领域引航、人才合作伙伴拓展、精准指导服务“三工程”,着力打造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全周期的就业工作新模式。近5年,北交大毕业生到交通运输领域就业人数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0%,到轨道交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信息通信、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就业比例超过65%。

    目前,北京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生涯指导工作体系。在首都经贸大学,学校建立了全学涯、全覆盖、分层次、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依托“蒲公英”市级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形成从入学到毕业、从生涯到职涯、从升学到留学、从就业到创业的工作平台,助力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就业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呼唤。首都教育系统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探索就业育人的创新实践,深入推进就业育人工程,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