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2024全国高考平安落幕——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本报记者 林焕新
6月10日,在山东潍坊高密市第五中学考点,考生结束考试后走出考场。李海涛 摄

    ■平安高考 2024高考特别报道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到北京市检查2024年高考准备工作。他强调,用心用情做好高考组织保障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

    6月7日,2024年全国高考开考当天,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通过国家教育考试指挥平台检查全国高考工作。怀进鹏强调,确保“平安高考”“温馨高考”“平稳高考”。

    “平安”“温馨”“平稳”这三个关键词,贯穿今年教育部高考部署工作始终。

    “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公安机关、教育部门提醒,考生要严格遵守考规考纪,切勿携带手机等任何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以免触犯考规考纪。”……高考开考前夕,一条条“预警”“提醒”在教育部官网发布。

    今年,教育部接连发布相关提醒,“严”字当头,强调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厉打击考试舞弊。这彰显着国家对保障高考公平的绝对决心,对涉考犯罪“零容忍”的态度,让广大考生倍感安心。

    与此同时,一系列“暖心”提示也相继传递到考生和家长手中:“高考十问十答”“认真阅读《考生须知》、关注本地天气和交通情况”……教育部总结梳理考生常见的问题,并及时提供相关建议,让考生和家长大呼“有用”。

    不仅如此,教育部积极推动各地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教育部继续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考试服务,为11个省(区)共15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盲文试卷,为1.1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合理考试便利;依托各地中学和心理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做好考生心理辅导工作,帮助调适考前状态;多渠道、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等。

    护航高考也得到了多部门支持。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教育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联合网信、公安等多个部门和多家互联网平台,深入开展“2024高考护航行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了“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请考生和家长认准官方网站、官方账号,涉高考信息以官方发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各类非官方宣传及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多地各部门联动,全力守护千万考生

    6月7日下午,临近高考数学考试前,一场紧急救援行动在湖南省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点上演。

    一名考生在下楼时不慎扭伤手臂,情况紧急。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队护送考生前往离考点最近的永州市中心医院零陵院区进行诊治。在得知考生情况后,医院当即开辟了绿色通道,3位医生通力合作,迅速为考生进行了右肩关节复位手术。复位成功后,医疗队护送考生争分夺秒地赶回考点。在开考前5分钟,顺利抵达考场,考生接过班主任递来的考试工具,平复心情后进入考场。

    高考,连接着考生的梦想与未来,更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重大使命。各地各部门密切联动、全力以赴,确保高考安全平稳。

    在江西,4辆满载江西樟树市赴外地参加考务工作人员的车辆,在江西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直属一分局第三大队交警驾乘的警车护送下,驶向县市。“请赴外地参加考务工作的樟树市每一位教师放心,我们高速交警全程护送你们安全到达工作地点,我们保证坚决完成任务!”交警代表说。

    在山西,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对制卷场所进行安全保密大检查,所有存放高考试题的保密室24小时值守监控,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

    在辽宁,每个考点都安排遮阳伞等防暑用品,提供考试文具、一次性雨伞雨衣和应急药物等必要保障物资……

    风雨、酷暑不会阻挡学子们前行的脚步。社会各界总动员,守护每一个青春的梦。

    祝福青春的梦想,爱在考场内外传递

    “衷心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都能乘风破浪,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高考前夕,一份特殊的祝福让考生们心潮澎湃,它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神舟十六号乘组“英雄航天员”桂海潮。

    高考,标志着成长道路的一个新起点。在考场内外,对青春梦想的祝福,包裹着浓浓爱意,令人心头温热。

    南京市金陵中学下课时间段,考生们惊讶地发现,高三各备课组教师通过广播用温柔的声音和真诚的情感表白,传达对考生的叮咛、鼓励和祝福。

    “金榜题名”“旗开得胜”……浙江桐庐中学的教师们写下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为奔赴考场的考生打气助威。

    考场内外,梦想与奋斗交织,温暖与祝福相伴。

    “考得还不错。”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新高考”考生,一名考生走出考场时开心地说道,随即快步走向鲜花的海洋。

    (采写:本报记者 阳锡叶 甘甜 苏峰 刘玉 曹曦 通讯员 杨赟 谢桂芳 李友元 袁启鹏 刘乐 统稿:本报记者 林焕新)

    本报北京6月10日电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