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从细节入手 提升服务学生的软实力
范瑞雪

    近日,四川大学食堂增加了一个“无碘盐窗口”,这一举措赢得了学生好评。原来,几个月前,四川大学一同学检查出甲亢,医生告知她饮食方面要多注意。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学校反映了自己的诉求,不久后,每餐配备四荤两素的无碘盐窗口正式开设。

    对高校学生来说,课堂之外,食堂是他们最常去的场所。小小举措满足学生饮食需求的背后,是高校对学生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的贴心服务。事实上,这种关注学生诉求、提供精准服务的做法,在高校越来越普遍。厦门大学食堂意见本上写满了学生们的“耿直”建议与食堂的爽快回答。中国农业大学一名同学给校长写信,希望食堂能够售卖螃蟹,数日后,食堂上新螃蟹。山东财经大学官网首页设置“争鸣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在此咨询和反映。山东建筑大学“接诉即办”,食堂一周之内便上架烤鹅腿。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生活与成长,看似两个宏大的话题,实则由一点一点的人间烟火构成。高校服务学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一点一滴的改变,一点一点填补“大学之大”。

    学生群体的需求多种多样,如何精准把握?唯有依靠靠前服务的意识、主动作为的担当,实现从被动满足需求向主动发现需求的转变。实实在在把学生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才能持续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汇集学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现在不少高校探索“暖心饭卡”,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有效筛选,实现对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无须学生申请,悄悄将温暖送给学生。

    高校学生群体日益庞大,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高校在开展教育指导和服务的同时,要直面学生的个体性与差异性。这既体现在对学生需求的深入了解上,也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行动上。也就是说,要从一个需要“无碘盐”的学生个体看到一个需要“无碘盐”的学生群体。要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关注个体,重视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的量身定制,从而实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

    高校的软实力,既体现在科研的深度、教学的质量、校园的文化上,又体现在服务学生的温度与广度上。高校只有真正从细节入手,着力学校服务学生的软实力,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为学生考虑,用软实力铸造硬功夫,才能真正赢得学生“芳心”,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选择。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