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瀛海一幼”)自2004年建园至今已20年,现拥有22个教学班、600余名幼儿、120余名教职工。在发展中,瀛海一幼不断探寻传承的文化内涵,创新构建“稚美文化”体系,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因爱润心,在融合与创生中感悟“稚美文化”
瀛海一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儿童为本探索高质量教育的实践途径,聆听育人故事。在走近彼此、感悟成长中敞开心灵、表达仁爱,寻找文化信念。在传承瀛海一幼育人精神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融合中,感悟文化内涵。因此,“稚美文化”创生初期,瀛海一幼经历了“看见、倾听、回应、共情”四个实践阶段和“表达分析、提炼梳理”的建构阶段。
实践阶段。“看见”即看见幼幼、师幼、师师、家园之间发生的故事,用关键词记录故事;“倾听”即听见师、幼、家长的心声,用开放的态度接受大家表达的想法、情绪、困惑等,用关键词记录重点;“回应”即师幼、家园回应彼此的需求和情感,寻找互动中的积极表现,用关键词记录正能量;“共情”即理解对方内心感受,换位思考,让信任与幸福自然而然发生,用关键词记录美好的实践阶段。
建构阶段。“表达分析”即通过育人分享会、围炉茶话等形式,表达自己关键词背后的故事并进行分析;“提炼梳理”即通过行政教研提炼故事背后隐含的文化底蕴,形成“稚美文化”关键词,在专家的引领中梳理文化的结构。
用心筑行,在逻辑与行动中完善“稚美体系”
园所文化作为精神载体,需要把“稚美文化”的逻辑内因转化为直接的教育行动,以发挥育人功效。瀛海一幼用同心圆由中心向外延展体现转化过程。
“稚”作为上位概念,体现的是教师对儿童天性的理解,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稚”的下位概念体现在育人态度、育人过程、育人结果三个“zhi”,即:“挚”,是指教师对教育诚挚的态度;“致”,是指教师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育人过程;“至”,是指实现师幼的美好发展结果,为儿童拥有幸福人生奠基。通过园所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条路径,打造园所发展的环境之美、师幼成长的品德之美、探究做事的成就之美。
由行至美,在情怀与智慧中优化层级路径
(一)管理思维升级,为园所注入发展动力。高质量办园的条件需要深度管理、自驱型团队、规范化流程。深度管理是透过表面现象分析管理的本质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优化管理,其精髓在于对现象问题的前推后拓。如:家长接孩子时对保安的态度不满意,有不和谐的声音。前推发生现象的表象原因是保安不理解家长接孩子心切,服务意识不强,保安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等,深层原因是保安缺乏家园共情,没有归属感,园所未给他们培训过文化理念,文化浸润不够。后拓一是解决当下的矛盾点;二是针对各岗位进行文化理念培训,重点是如何在语言行为中体现;三是关心关爱保安内心和生活需求,使其有园所归属感。
自驱型团队是让教师队伍的成员自我管理、自动执行。以项目开展的方式设立负责人,对整个项目工作的启动、计划、执行、总结、反馈进行全面负责。为了高质量完成项目工作,负责人需要带领该教师团队进行全面规划、知人善任、沟通协调、执行操作、效果检验、反思调整、展现成果,再通过月考核制度检验项目完成效果。
规范化流程为干部教师规划了一条清晰的路,例如制定流程化手册促进各项工作的自动化开展。干部教师不用事事请示,按流程做是对团队另一种方式的放权,让大家都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形成主人翁意识。
(二)环境内涵升级,为幼儿激发探究动机。专注幼儿本位的生态环境,从显性环境升级到综合环境。从宏观至微观形成环境资源体系,并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育人价值。
瀛海一幼将育人环境分为元生态环境、类生态环境、内生态环境。在元生态环境创设中,打造充满鸟语花香的“花果园”,彰显春季有花、夏季有菜、秋季有果、冬季有苗;在类生态环境创设中建造妙趣横生的室内外“游戏场”,精心投放材料,让幼儿在主题运动公园中强健体魄,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快乐畅游;在内生态环境创设中凸显教师关爱在心间,幼儿发展看得见。
(三)课程体系升级,为师幼成长创造契机。“稚美课程”研究至今,经历了三次体系升级,以“稚美文化”为引领,强调自我化育、融合共育、随时而育,以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儿童,让幼儿在多元的活动中健全人格、独立思考、自主做事、健康发展,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实施策略的核心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他们有好奇好问的天性、感知探索的行动、主动建构知识的特性。因此,教师要看见幼儿、看懂幼儿,理解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的兴趣和经验需求;教师还要倾听幼儿、听懂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深处,形成儿童视角;教师更要回应幼儿,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健康地成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瀛海一幼将继续以文化为灵魂,研究深度推进工作的有效策略,助力系统化管理、科学化课程、自动化队伍、规范化保障、合理化考评,以科研模式提升园所各方面工作的落实效果。(郑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