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扎根雪域高原 培育大国工匠
索旺 李武云 吴毖薇

    坐落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自治区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西藏、辐射西南,突出地方性、应用性,围绕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应用型民族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内涵建设,促进转型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老西藏精神”时代价值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全国高校思政教育教研的大趋势,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特殊区情、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学院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在紧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进一步理顺学院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确定建设“五型职院”(红色职院、明德职院、法治职院、书香职院、匠心职院),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不断丰富载体、学做相融,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院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培养“两者(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新人”。一是优化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育人体系,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了“3+1+1”(“3”是指语境、情境、环境“三境”育人,第一个“1”是指融入“老西藏精神”的红色课堂体系,第二个“1”是指谭冠三纪念园红色思政实践教学平台)思政课程体系。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课程思政育人精品,打造思政示范课堂5个,建设思政创新教学团队1支,培养思政教学名师3名、自治区级及以上思政教学名师1名,打造完成校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6个。二是深化“一二课协同”育人改革,实施学生“红、德、法、读、技”五项核心素养培养工程,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纳入毕业资格审查条件,引导学生争做“两者新人”。

    匹配地方所需专业

    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学院根据西藏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需求来确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推动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科专业32个,其中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双高”专业群3个、自治区突破建设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一流专业培育点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共建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产业(企业)学院、3个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班、11个订单培养班、3个“1+1+1”联合培养班。

    学院按照“3721”专业建设思路(“3”是指围绕三大产业,“7”是指服务好自治区七大优势特色产业,“2”是指抓住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贡献度两个重点,“1”是指以实现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服务国家战略和西藏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对接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遵循产业链、岗位群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合理梯次布局专业群。招生专业聚焦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紧紧围绕“七大产业”,以此培养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例如,畜牧兽医专业以培养高原畜牧业人才为主,艺术设计(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之类的专业都是与民族特色工艺相关的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开设使得学院的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使得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延续和发展。

    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

    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批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培育建设的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院近3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申报并获得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2个;创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场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学徒制、订单班、联合培养班等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和现场工程师育人机制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坚定不移地走应用型发展之路,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在自治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好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强力赋能区域全面发展,为西藏奋力实现“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目标贡献职教力量。

    (索旺 李武云 吴毖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