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质量推进思政教育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闫然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质量推进思政教育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课程体系与内容优化升级

    学院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基础理论内容,还增加了“四史”、铁路文化、乡村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等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个子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计使得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内容上,学院注重加强课程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一方面,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新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与铁路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铁路运营环境,包括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等,方便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熟悉铁路设备操作和运营流程,并且定期举办铁路交通技能竞赛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技能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院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在线课程,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学院副院长李海燕带领60余名学生,通过数字化视角了解雷锋故事、感悟雷锋精神。此次活动依托成都智云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思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软件“最美奋斗者·雷锋的故事”,让学生和雷锋“穿越时空会面”,看到从苦难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使其感受到雷锋开着拖拉机建设祖国时洋溢的激情,领悟到雷锋始终坚守“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人生信条。此外,学院注重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引入典型案例、组织模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同时,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首先,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交流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例如,前往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调研,开展马院共建交流活动,双方就集体备课、实践教学、教师交流培训、专家讲座、课程思政、课题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如“思政课教学创新研讨会”,使教师能够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将铁路文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吸引力。再其次,定期组织“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的创新教学设计和成果,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同时,邀请校内外的教学专家担任评委,为参赛教师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其进一步完善教学创新方案。最后,健全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等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建立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评价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首先,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铁路交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铁路春运志愿服务、铁路安全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铁路交通行业的艰辛与付出,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最后,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思政氛围。例如,积极打造与铁路交通相关的校园文化景观,如设立铁路历史展览馆、铁路文化长廊等,展示铁路交通的发展历程和杰出贡献,激发学生对铁路交通行业的热爱和认同;开设铁路交通专题课程,组织铁路文化讲座,将铁路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铁路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学院在推进高质量思政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通过优化升级课程体系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以及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和新途径。

    (闫然)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