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书香致远润初心 砥砺奋进启新程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七中学特色办学实践
杨华 荣泽科

    春天的校园,草木芳菲,书声琅琅。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七中学,一场以“书香润泽生命,读书成就未来”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正在有序开展。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近年来,富源县第七中学秉持“求真、求善、求美”的办学思想,以创建“书香校园”为抓手,以“读高雅之书,做高尚之人”为主题,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的审美情趣,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书声琅琅、书韵飘香”的书香校园。

    党建引领

    做阅读推广的“点灯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富源县第七中学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阅读推广的“点灯人”。

    传承“红色”,品读英雄。富源县自古以来就是战略重镇,更是“红军长征入滇第一站”,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党委发挥地域优势,整合红色资源,创造性地确立了“英雄文化育人”的新路子。2021年5月,学校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学“英雄班”——“战斗英雄史光柱班”,利用班会课、校园广播、校刊和电子显示屏等讲述英雄故事,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书籍的内容融入课程,让学生在书香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坚守“本色”,从读到讲。学校创新“思政大讲堂”学习模式,一方面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作思政辅导;另一方面以党委书记、校长、党员骨干教师上思政课的形式,每季度为全体教师上思政课一次。同时,学校组织开展“微型党课大家讲”演讲比赛,从党章、党规、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选取一个章节、一句话或一个知识点,谈认识、谈感悟,变“一人讲”为“大家讲”,使“小课堂”发挥“大作用”。

    打造“特色”,共读共进。每年5月举办班主任节,这是学校的特色活动。学校党委成立班主任节活动组委会,创新活动形式。例如,召开班主任论坛、开展班主任游园、举办“班主任节”“校园安全月”征文等。学校将阅读活动与“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等相结合,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党史类书籍,举办不同主题的读书分享会,以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在校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优化环境

    做校园阅读的“播种人”

    春天,正是播种的好时节,种树、种花、种庄稼……而在富源县第七中学,还有一项持之以恒的美好行动——播种阅读!学校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落实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软”“硬”兼施,多措并举——

    做强“硬件”,让书香溢满校园。学校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开设“书香班级”“班级图书柜”和“好书交换站”,每班选出一名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的图书借阅、登记等管理工作,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加强走廊、文化橱窗建设,将古今中外的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等悬挂其间,让每一面墙壁飘溢书香;学校广播站利用课间播放诗词歌曲、中外名曲,广播学生的美文佳作、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让校园每天弥漫着书香;持续创办校刊校报,让师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在笔端流淌,让思想播撒校园。

    做优“软件”,让阅读成为习惯。第一,在全校开展大阅读活动。学生做到“五个一”:设立一本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天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学期有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向家长汇报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评比“读书之星”、营造“书香班级”、宣传“书香家庭”,使广大学生以及周围的人身上都留有淡淡的书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个性发展奠基。第二,在全校教师中开展阅读活动。教师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每学期读两本以上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学期写两篇高质量的读书体会。教科室定期举办全体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在交流中提高能力、丰富经验,使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第三,在全校实施“两个工程”活动。一是“四一工程”:每班建立一个图书柜,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每周坚持上好一堂阅读课,扎实落实一个计划——“学期阅读计划”;二是“三个共读工程”:促进领导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屏、广播站、记者站、各班家校群、网络平台,组织开展“与书为伴,共沐书香,同享快乐”的读书、荐书、评书等系列读书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读书,让学生根据推荐书目选择自己想读、喜欢读的书籍。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快乐,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课堂改革

    做语文悦读的“带头人”

    “阅读”与“悦读”,仅一字之差,背后却是富源县第七中学的创新之变。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树立前瞻思维,磨砺教学风格,变“阅读”为“悦读”。

    搭建“视角+”支架,架起阅读理解新路径。2022年,学校申报的曲靖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研究”立项。如何立足教材范本,给学生一个解读文本的视角和支架,让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学校语文课题组以主题挖掘为中心点、发散点,紧紧围绕小说要素,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问题思考逻辑三个维度进行整合,设计思维路径——“七看”视角,告诉学生小说阅读的切入点,从而助力学生阅读思维与能力的形成,进而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教师引导学生“看主人公、看重要细节、看烘托人物、看时代背景、看环境描写、看精妙构思、看叙述视角”,通过“视角+”的分析支架,给学生解读文本的视角路径,搭建起阅读理解的思维框架,整堂课学生探究兴趣高昂,“悦”读越有“味”。

    跨学科“穿插”观摩,大“迂回”思考提升。学校校训“尚贤明道、博学慎思”包含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见贤思齐”的上进心态,以及“博学笃志”的路径支架。在校训精神的引领下,语文课题组成员跨学科听课,汲取其他学科智慧,升华教改,内化风格,完善人格。2022年6月,学校举行了一场大型的赛课活动,各学科教师相聚一起,扬长处、取精华。“听美术课,是思维的遐想;听音乐课,是节奏的欢快;听历史课,是智慧的启迪;观体育课,是生命的律动。”“20年后,我们一定能领略到‘红樱桃满园,绿芭蕉累累’的‘桃李芬芳’,看到我们亲手缔造的‘盛世繁华’。”这是一名教师写下的切身体会和美好畅想。

    跨区域“共同体”联盟,助推教育均衡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以教研为抓手,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轮训”效度,不断派遣教师到全国名校、强校学习,依托国培项目、校本培训、省内外联合教研等活动,以此提高教师发展待遇,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脉络。为此,学校出台方案有措施,强化制度有保障,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学习、训后有汇报”的“三有”机制。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富源县第七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加入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共同体”,成为首批成员校,并多次进行成果展示,积极向全国兄弟学校讲好富源教育的故事,传递好富源教育的声音。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加入“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将与东盟名校协作往来、共谋发展,富源县第七中学的发展将越来越有国际范,师生将走向世界、环视世界、拥抱世界。

    文学浸润

    做阅读写作的“引路人”

    校园是文学的摇篮。富源县第七中学历来重视文学人才的培养,阅读与写作“双擎”驱动,将学校打造成文学浸润的生命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积淀师生文学底蕴,让文学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新风景。

    名师引领,提升水平。“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学校组织开展新中考背景下“阅读与写作”主题探究活动,邀请施维江、杨琼、周国显等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团队到校,从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入手,对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进行深刻剖析,使二者有机融合,指导教师注重学科衔接,即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衔接,并研读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语文课本,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指导学生以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选派教师代表参加省市县课赛活动以及各级名师工作室活动,研习新课改理念,探究教与学、读与写的高效策略,提升批判思维、辩证思维课堂的建设,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学校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深度推进教师“学、思、践、悟、写”五项基本功的夯实,使得学有宽度、思有深度、践有力度、悟有高度、写有厚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成长的速度。

    搭建平台,妙笔生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存在这样一个困惑:明明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好文章。在这一点上,富源县第七中学早有破解之策。学校设‎立“快乐成长‎广播‎站”‎投稿‎箱,‎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投‎稿,每星‎期组‎织学‎生评‎选稿‎件,‎将优‎秀作‎品在‎广播‎中播‎出;‎‎成立“小记者站”,邀请资深记者、编辑到校对“小记者”进行新闻写作专题培训;创编校刊校报,报道先进典型,书写美丽心灵;成立向阳文学社,鼓励师生投入文学创作;组织读书竞赛、读书知识抢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赛等,常态化开展读书、写作活动……在富源县第七中学这片文学沃土上,文学之花不断绽放,校园里捷报频传——在2023年第五届“新华杯”校园文学大赛中,3名学生登上领奖台;在2022年第十七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中,61名学生获奖,学生王垚荣获全国一等奖;2024年,富源县第七中学有400余名学生在第十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一等奖35人、二等奖139人、三等奖227人,学生张涵欣、刘蕾、刘思宇代表云南赛区赴中国澳门参加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云南赛区初中组共有5名学生获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富源县第七中学独占三席,3名同学不负众望,荣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全国读写教学实验学校”“少年作家优秀组织奖”等诸多荣誉称号,学生曹航溪获“全国十佳少年作家”荣誉称号。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新时代新征程,富源县第七中学砥砺前行、勇于创新,以创办“区域示范、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为目标,不断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创特色、上水平、见成效,让学校成为“书声琅琅、文学飘香、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优质品牌学校!

    (杨华 荣泽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