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实验中学
党建引领谱新篇 “五育”并举育新人
陈玉国 张永纯 郭云朋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实验中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觉和担当,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党建引领 铸魂强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党委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师德师能“双提高”为着力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教师三支队伍建设。

    通辽实验中学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工会通过“世界读书日”、“博爱一日捐”、教师节表彰、“巾帼标兵”评选及教职工社团活动等系列活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和学校的文化内涵。

    学校党委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外塑形象,内练硬功”运动,树立模范典型,培育良好风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出宣传优师活动,对师德高尚、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倾心从教、爱生敬业、专注务实、追求卓越”的实验教师精神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弘扬。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严把入口关,确保工作严格公正,保证新进教师的质量;支持教师在职研修提高学历层次,现有硕士毕业生学历教师185名,占专任教师的34%;加大校内标兵人物和在岗培训力度;打造学习型校园,培养读书型教师队伍;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的人才培养计划,举行“三杯一花”教学竞赛,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创设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所有职能岗位均采取竞聘制度;重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21年至2023年,学校共330人参与了通辽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研究课题47项;民主管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发扬了教职工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党委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精心设计了十大德育路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让红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路径一:军训。通辽实验中学的目标是:“七天管三年,影响一辈子。”

    路径二:远足活动。让学生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路径三:少年军校活动。每年到嘎达苏基地参加少年军校活动。

    路径四:“我跑长征路”活动。2013年,学校将长征精神融入学生日常跑操锻炼,成功实现了“每天一公里,三年好身体,我跑长征路,天天有进步”的预期目标。

    以上四项活动旨在锻炼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毅力。

    路径五:成人仪式。成人仪式是人生的里程碑,旨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关注学生一生发展,在成人仪式上让每一名学生都给2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由学校保管,等他们20年后回母校开启。

    路径六:蔬菜基地种植活动。2015年,学校开辟了绿色蔬菜基地,基地面积共2.7亩,以培植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蔬菜为主。每届高一年级学生分组合作参与,目的是将绿色蔬菜基地打造成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平台。

    路径七: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2003年,学校开始进行高中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每年有近3000名学生参与。学生走入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路径八: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自2008年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以来,学校现有文学社、广播站等28个社团,62名指导教师,每年有近千名学生参加社团,每学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200余次。2023年,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上,通辽实验中学的学生社团获得特等奖。

    路径九:暖情行动。2009年,学校开始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的“暖情行动”,将爱和关心给予社会。每一届学生都会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服务,至今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累计已达18万人次,接力式服务200多个“空巢”家庭。2011年,此项活动被推广到全市高中学校。2012年,学校获评“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2017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校”。现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志愿服务品牌。

    路径十:“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这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可感。在全校挖掘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班级、年级层层推荐候选人,再经过师生投票,评选出“感动校园人物”。学校现已评选了12届。

    经过长期的精心谋划与实践探索,通辽实验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22年,在“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中,通辽实验中学校本德育课程入围全国校本德育视频课程高中组作品。2023年,学校获得“全区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筑梦育人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下好“五育”并举一盘棋。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开设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机器人科创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特色办学,关注学生特长发展

    2021年,学校开设了“多元特色课”,把“花样跳绳”引入了体育课堂,这项活动在不断普及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学校在2021年和2023年全区大中学生跳绳锦标赛中获得了集体表演项目个人绳规定套路冠军。

    体育组教师编排了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健身舞蹈《少年》,成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又一大特色。每年开展健身舞蹈比赛,丰富了学生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此外,学校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组建了男女篮球、排球队等多支专业运动队。

    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3—2026)”“内蒙古农信篮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在2024年3月举行的通辽市体育工作会议上,学校被授予“优秀训练单位”,是全市普通高中中仅有的获此荣誉的单位。

    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丰富,品牌课程走深走实

    从2005年开始,学校构建了心理教育、生涯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六大品牌课程体系。

    品牌课程之一:“激活感恩心理,助推成长动力”感恩成长动力训练课。感恩成长动力训练课是高一年级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一项必修课,旨在唤醒家长和学生的内在心理觉知,催生学生感恩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该课程坚持了15年,学生和家长5.32万人参与。这门专题课程在全市家庭教育课程评比中获得特等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性奖项。

    品牌课程之二:元认知心理辅导课程。学校把优秀的心理辅导技术引入课堂,创新实施元认知心身潜能导引技术。通过“输入程序性知识—肌肉放松训练—暗示学习技术—干预潜意识条件性反射—教会自我调控”五步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在高效的状态下实现心理矫治和潜能开发的目的。经过14年的探索,学生1.5万余人受益。

    品牌课程之三:“放飞心灵”初高三户外团体心理训练课。高考前在高三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户外团体心理训练课。学生身心愉悦,释放了学习压力,保持了心理平衡,提高了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

    品牌课程之四:户外中高空心理拓展训练课。通辽实验中学中高空心理拓展训练场始建于2014年,占地1072平方米,是国内首个中小学户外中高空心理行为训练拓展组合项目。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培养了果断、自信、勇敢的品质。

    品牌课程之五:家长心理辅导课程。课程以“和谐亲子关系,导航健康人生”为主题,帮助家长实现理念、方法和态度的转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该课程成为自治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之一,在市区和旗县、社区、中小学等进行推广,授课50余场。

    品牌课程之六:生涯规划教育。2016年,学校的特色办学项目生涯规划教育通过通辽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立项。学校专门建立生涯教育测评室,多元智能探索活动室、大型VR心理安全体验馆,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生必修的实践体验课。受益学生近1.6万人。

    科创成绩显著,“机器人战队”领航本地

    在新时代科教兴国的背景下,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学校建立了智能机器人、工程机器人、3D打印、开源创新、开源智能、航模、虚拟现实7个实验室,科技创新教育基础设施整体完备。

    学校科创竞赛发展历程星光满路。几乎每年均获市级、省级冠军。2021年6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得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高中组冠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初中组冠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冠军、机器人创意比赛一等奖。2022年,在“‘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中,学校荣获“优秀单位”称号。2023年参加通辽市第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得综合技能、RIC、超级轨迹三项冠军。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学校跻身通辽市、自治区乃至全国前列。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未来,通辽实验中学将继续坚定“党建引领把方向,‘五育’并举共成长”的发展思路,力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在提高中精进,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陈玉国 张永纯 郭云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