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家型山区教师培养的“行知行”探索
徐正林 潘巧明

    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必须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具象化表达。丽水学院拥有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史,70余年的学陶师陶史。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赓续百年师范教育文脉,近十年来,将“行知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具有教育家陶行知特质的卓越山区教师,探索出了一条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深挖史料

    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地方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价值。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学院缘何与陶行知有渊源?通过史料挖掘及分析,发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指导创办的湘湖师范学校被迫从杭州流亡到浙西南山区办学。同时,陶行知的学生潘一尘被委任为浙西南山区云和县领导后,努力将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与乡村改造结合起来,招纳原晓庄师范学生丁赞熙、龚葆琦,生活教育社成员唐文粹、杭苇等在浙西南山区积极开展生活教育运动。丁赞熙于1946年至1951年间,三次担任处州师范学校校长,延揽并重用陶门弟子王琳等,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开放后,曾在湘湖师范学校就学的陈波平返回到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心无旁骛地学陶师陶,在耄耋之年完成《陶行知教育文选》编注,带领师范生学习校史文化,激扬奋进力量。

    重塑环境

    建设行知文化园区

    物态空间具有隐性教育价值,可以塑造师生的精神世界。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主要继承了原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的教育遗产,坐落于学校西边区块,传承着学校固有的陶行知文化。该区块原建有行知亭、行知路、行知楼、行知园、“爱满天下”石刻等。近年来,又建有行知书院、行知黑板报长廊、陶行知塑像等。行知楼入口处高悬“行知合一”院训,各楼宇公共空间、教室或教师办公区均悬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陶行知经典语录。经过70余年的积累,丽水学院校内行知物态文化逐渐“串珠成链”,师生走在“行知路”上、学在“行知楼”里、沉思在“行知亭”内、赏景在“行知园”中、驻足在“行知像”前,有景有人有故事的行知文化园区基本成形,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融入党建

    打造行知先锋品牌

    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行知精神”既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想,也彰显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丽水学院将“行知精神”融入党支部建设,坚持以建设“服务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山区教育样板党支部”为目标,紧扣“七个有力”的要求,实施“七大工程”,逐步形成了“健全三类制度,明确三方责任,做实三项指导,推进四类融合”的“三三三四”工作机制,和“实现一个目标,聚焦五大领域——守根护脉、固本强基、立德树人、教育共富、文化传承,践行一种精神”的“151”党建工作体系。2023年,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教师党支部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

    嵌入专业

    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丽水学院近十年来持续推进“山区+”专业改造,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培养具有“山区情怀”“行知精神”和不同专业特点的高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建设特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学前教育等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专家高度认可,均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为推动“行知精神”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必选课程,在小学教育(硕士)专业开设“陶行知与乡村教育”选修课程,受教学生累计5000余人。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数十名本科师范生参与“陶行知思想在浙西南山区教育界的传承与实践研究”等教学改革及研究类课题。在专业实践方面,秉承“教学做合一”理念,通过实践实训课程、短学期实践实训周、“行知班”试验、山区特色课程、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四年贯通式开展“OPSPR”实践实训教学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教学能力,已建成“行知行”教师教育创新实验中心和大学生行知生活教育实践基地两个省级平台。

    丰富载体

    举办系列学生活动

    课外活动是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丽水学院自1985年4月22日起就成立了学生陶行知研究会,连续39年带领学生“学陶、师陶、研陶、践陶”;此后,又成立了行知书友会、行知通讯社、行知观影协会、行知书画协会、行知吟诵协会、行知口语艺术协会、行知气排球协会等“行知”系列学生社团,为学生发展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平台。2013年以来,丽水学院又将单个的教师教育类学生活动整合为“行知杯”系列学生活动,连续10余年举办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我的教师梦”征文与演讲比赛、辩论赛、教师形象大赛、十佳歌手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行知行”与“重走行知路——长三角陶行知教育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体育运动会、“小先生”义教、青年志愿服务等“行知杯”系列学生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使师范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教育家典型代表的陶行知是师德之楷模,培养具有陶行知特质的卓越山区教师是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具体举措。未来,丽水学院将进一步有组织地出版“新时代陶行知研究丛书”,在浙西南山区培育一批行知特色学校,与时俱进地深度挖掘“行知精神”的思政育人元素,利用信息技术重现数字陶行知,大力弘扬“行知精神”,培养更多卓越山区教师,以此支撑浙西南山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陶行知型卓越乡村教师培养模式重构”[项目编号:jg20220592]阶段性成果)

    (徐正林 潘巧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