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童步丈量幼学之旅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幼儿园扎根城中村20年的幼儿文化传承教育实践
赵锦霞 邹庆晓 邹柳花 朱淑卿
行走古城,颂古通今
通过生活,学会生活
工具就是玩具,玩着玩着就了解了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部门以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为目标,发布了《南山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行动计划(试行)》,全面实施“地图行动”,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行中学—行中悟—行中立”的过程,在“行走”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这一计划指引下,南头古城幼儿园(以下简称“城幼”)积极行动,以“燃于心·源于爱”的信念与热情,秉承“城生活,野生长”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南头古城深厚的历史和南粤文化底蕴,将20年来的“悦行古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通过系统的行走浸润方式,有效解决了城中村幼儿园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幼儿构建开放多元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具有“中国根、岭南情”的新时代特区幼儿开辟了有效路径,也让园所的“城·家”文化有了更为生动的注脚。

    一座风华古城,延续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一方教育家园,播撒爱与赤诚,筑梦培根。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城、这个家,去感受那份共同的初心与坚守……

    一种情感,一份坚持

    深挖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完备课程体系

    南头古城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被誉为“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拥有新安县衙、文天祥祠等众多人文历史景观。基于这片丰沃的教育土壤,城幼的“悦行古城”活动倡导将“行走”升华为一种教育方法和生活态度,贯彻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让师幼在丰富多彩的真实环境中对其进行理解、探索和再创造,凸显其生活性、自然性、亲历性和生长性的教育价值。

    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城娃”们开启了一场与春天和历史的“约会”。大石板铺就的古城街道,飘散着浓浓的古香古韵,“城娃”们走进每一座古建筑,睁大双眼,用心聆听过去的故事,触摸历史的纹理,古城因他们而变得格外温暖和可爱。除了行走古城,园所还组织幼儿做香椿饼、蒸三色饭,用味蕾留住春天的味道;画花、画虫、画景,用画笔捕捉春天的倩影;用谷雨茶洗脸,润泽心田,张张小脸精神焕发……古城文化、节气文化、传统美食文化,就这样润物无声,让“城娃”们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城幼遵循“生活即教育,环境即课程”的理念,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形成了幼儿、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课程建设模式,构建了“城在园中,园在城里”的南头古城背景下的“城园”课程体系。其中,“城的环境”模块,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为理念,幼儿的“行走”足迹涉及南头古城、中山公园等,旨在让他们读“活”书、“活”读书;“城的精神”模块,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理念,内容包括班级晨会、传统节日、园内活动、亲子互动等,旨在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城的行动”模块,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理念,内容包括校园生活、古城行走、定向越野、节气拾遗、公园远足等,旨在通过室内外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成长经验。

    在古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城幼以传承和浸润为途径,打造古韵古香的园所环境,将古城文化和生活经验渗透在角角落落,使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深度和质量。怀旧的木门、怒放的使君子、颇具复古风的家具和摆饰、教室里的古城环创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城幼已出版《古城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定向运动课程》等著作,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定向运动》教材的编写,并开发了《行走古城》《颂古通今》《节气拾遗》等系列园本课程手册,为培养“传承文化,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提供了强大保障。

    基于20年的实践经验,城幼成功构建了一个“以幼儿园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并持续发展”的项目建设模式,确保课程的活力和长期适应性。城幼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无限发展潜力,将其视为课程设计和教育实施的重要参与者,重视课程的持续改进和本土化特色,使项目得以不断延伸、无限生长。

    一片热忱,一念执着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走向“文化育人”

    教师是城幼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而教研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青云之梯”。为更好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悦行古城”项目落地实施,城幼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使教师从“看护教授”走向“文化育人”,成为幼儿学习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成为“有童心之爱、有专业之基、有创新之思、有协同之力”的现代幼教人。

    城幼持续开展阅读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和实践类书籍,如《倾听孩子》《窗边的小豆豆》《童年的秘密》等,引领教师探寻教育规律,走进幼儿内心。制定教研制度,以周为循环,全园集中参与,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总结提升。城幼建立了古城文化资源教研机制,形成了初级古城文化资源库。围绕“古城资源的认识与开发、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提升、幼儿课程主体性的体现”几方面内容,城幼定期开展全园教研,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规划资源—优化策略—建立机制—充实经历”的长期实践,师幼共同制定地区参观方案。教师注重引领幼儿在广阔的空间探索中亲身体验、乐于探索与发现,习得坚韧、专注、协作、坚持的学习品质。

    城幼积极推进以教研组骨干为核心的名师计划,并邀请专家入园结合教学现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内引外联”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城幼形成了以激发潜能为导向,阶段推进、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策略,助力教师打破思维壁垒,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不断探索科学可行的课程建设路径,将文化资源切实转变为丰富适宜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和潜能。

    一个大家,一份期待

    打造温馨和谐之家,共赴幸福成长之旅 

    “小小的门,大大的家”是城幼的教育愿景,园所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携手踏入成长之“门”,构筑一个温暖如家、平等尊重的学习共同体,开启成长的幸福旅程。城幼致力于将教育目标融入园所一日生活,为幼儿打造开心玩、快乐学的精彩天地。在这里,幼儿可以养猪、养鱼、泡茶、磨豆浆、生火做饭、编织刺绣、做泥塑……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攀爬、跳鞍马,“在小小的泥地里挖呀挖”,信手涂鸦让围墙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里的教育契机无处不在。一名幼儿喝奶时不小心把其洒在了地上,他会自觉到卫生间拿出拖把,认真把地拖干净,然后把拖把送回原位,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劳动意识和规则意识。幼儿喝完奶,还会主动把奶盒折叠起来,因为教师告诉他们,这样做可节省空间,更利于环保……幼儿尽情地玩耍、运动甚至“调皮捣蛋”,在接地气且充满烟火气的游戏和活动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让小小的身躯渐生出大大的智慧和能量,在生命旅程中镌刻下独一无二的童年印迹。很多已经毕业的幼儿还会经常回园走一走、看一看,因为这里是“城娃”们永远的家!

    园内开心玩耍、自由生长,园外快乐行走、惬意学习。“悦行古城”项目引领幼儿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小在心底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将来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古城文化的熏陶和实地行走中,幼儿收获经验并积累能力,得到全面而多元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各种生存技能,还培养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性、任务意识、执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显著提升,在乐享幸福童年的同时,不断积蓄着未来创造幸福的力量。

    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快乐的源泉,家是生命的“加油站”。受益于“悦行古城”项目的,不仅是幼儿,还有教师。在不断的磨砺与探索中,他们的眼界得到拓展,思维方式更为开放,专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城幼持续进行学习资源多样化、教育内容发展化和幼儿成长空间扩大化的实践探索,课程影响力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教师专业水平、幼儿学习品质表现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南头古城幼儿园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让幼儿“健悦身心、和融交友、善言达意、乐探好奇、展韵创美”的成长乐园和家园,与时俱进地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人,并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应该是有根的,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与传承;教育应该是有爱的,师幼相互温暖、彼此成就;教育应该是有光的,大家一起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这样的教育,更有底气和魅力,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

    (赵锦霞 邹庆晓 邹柳花 朱淑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幼儿园扎根城中村20年的幼儿文化传承教育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05/10/ZGJYB20240605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