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厚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丁红梅 高伏康

    为切实推进落实党和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意见要求,根据《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精神,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聚焦“双碳”目标,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和环境保护月活动,厚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化低碳教育实践,稳步推进教学、育人、管理、环境等一体化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优化专业结构

    打造低碳专业集群

    学院成立专业结构调整优化领导小组,聚焦学院办学目标定位,突出“低碳办学”特色,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基于招生、培养、就业等重要环节数据分析,以及行业专家调研论证,推动专业优化和调整工作,集中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围绕省一流专业(能源经济专业),构建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适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与学院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小而精”专业结构体系。积极探索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及时评估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效果。开设生态文明类公共选修课,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等融入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水平。

    探索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低碳发展新路径

    深化专业交叉、产教融合,探索低碳高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进“校企联培制”模式下卓越应用型人才试点及改革工作,创建“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用新范式。学院积极打造医学板块产教融合示范样板,护理学专业与镇江市3家公共医疗机构签署产教融合育人合作协议。构建护理教育实践共同体,形成多元合作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护理专业产教融合教育链,并初步遴选3名产业教授,建立产业教授定点驻校制度,实现产教信息的实时互通。学院与南京信盈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嵌入式应用人才协议,并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探讨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促进生态文化习惯养成

    学院立足长远、全局谋划,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绿色特质的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题报告和讲座、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绿色低碳相关政策和知识的教育宣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思政、进课堂、进头脑。利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主题宣传节点,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主题校园活动,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绿色低碳要求,促进绿色低碳行为习惯养成。开展绿色志愿服务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以省级品牌项目“江豚夏令营”为引领,连续10年联合国内1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江豚保护夏令营活动;成立“低碳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校内校外绿色低碳宣讲活动共计200余次;积极开展绿植种植领养活动,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中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共计发放绿植5000株;学院在第五届“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江苏省大学生生态环境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因地制宜精细管理

    创建绿色节能校园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健全校园生活绿色管理制度,倡议师生低碳生活,共建绿色校园。出台校园交通运行优化方案,倡导绿色、有序出行。升级校园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并启用300立方米的PP模块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浇灌;采用智能电表和水表,精确计量能耗,实时监控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安装可再生能源设备,用于生活热水供应;推进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建设改造,因地制宜地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减少校园运行碳排放。学院被水利部门和教育部门授予“节水型高校”称号。优化校园景观设计,提升校园标志性景观绿化水平,翻整草坪并撒播四季常青草籽近1.76万平方米,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环境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鼓励师生争当生态文明倡导者、健康生活践行者、美丽校园创建者。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院长杜道林作为环境生态领域的专家,表示学院将继续以“双碳”目标为指引,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先行先试,协同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工作,积极探索“双碳”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应用型示范院校,当好服务“双碳”人才培养的先行者。

    (丁红梅 高伏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