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巧用诗歌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
张贵勇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与一些地方举行的文艺汇演、跳蚤市场等活动不同,由中央美术学院与福建省东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东山岛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以儿童创作、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营造了别具一格的节日氛围。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中小学教师共聚一堂,聆听获奖小诗人深情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近距离感受诗歌的魅力及其对儿童心灵的滋养。

    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并在全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中国注重诗教、具有诗的传统以及诗本身的美学力量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诗歌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美学形式。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里,蕴藏着农耕文化、家国文化和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风骨。诗歌传统延续到今天,虽然一直在形式上发展变化,但依然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认知教育、审美教育、德育方式。诗歌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饱含着人类对自然的爱、对和平的呼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下儿童所必需的精神养分。

    有人说,儿童是诗歌王国里的原住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让儿童心中始终有诗意,生活中始终有诗歌相伴,需要延续诗教的传统,巧用诗歌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例如以诗歌创作来保护儿童的想象力,用诗歌朗诵来打开他们的心灵时空。客观来看,诗歌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认知发展、丰富情感表达、提升语言技能、增进社交能力以及培养创造力等。从韵律感、形象感更强的童谣到富有意境、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无论是浅显易懂的儿童诗还是感情充沛的现代诗,都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绝佳素材。诗教最为突出的作用,其实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概括、比喻联想等高阶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诗歌朗诵和诗歌创作,儿童可以跨越时空,让心灵走进另一片奇幻天地,在对世界有初步认知的同时,促进情感认知、语言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儿童更需要借助优秀诗歌的熏陶,来涵养人格,为心灵涂上美好的底色,激活无限的创造力。曾有人指出,未来的社会是属于那些真正喜欢阅读、有语言创造性的人,这样一批人相对而言会有非常光明的前景。教师和家长都要意识到,引导儿童爱上诗歌是一种有意义的审美行为,会写诗歌是一种思考力、创造力的体现,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善莫大焉。在政府层面,可以像福建省东山县这般,通过组织国际儿童诗歌节,搭建国内外儿童诗歌交流平台。在学校教育层面,可以在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会、儿童诗品味鉴赏等活动中,引导学生爱读诗、善写诗,掌握写诗的基本方法,在品读优秀诗歌的过程中也成为下笔如有神的小诗人。在家庭层面,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孩子以诗歌的方式表达情感,通过写诗不断感受美、追求美。当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中有诗歌陪伴,心灵自然变得饱满,未来更为可期。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