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劳动润童心 实践砺成长
——浙江省慈溪市白沙路街道中心幼儿园“行为课程”的生活实践
兰小红 孙露培 李梦娇

    培养劳动精神、提高动手能力,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培育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省慈溪市白沙路街道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白沙中心幼儿园”)作为宁波“行为课程”品牌实践园之一,近年来,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开发实施“生活化视野下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南泥湾”户外活动场地的丰富资源,设置了“六大项目”,将劳动教育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大自然,帮助幼儿实现属于他们的“劳动幸福梦”。在实践中,幼儿对“护树队”项目兴趣浓厚,因此学校将其作为切入点,成功探索出了“三三三”(三模式、三赋能、三成果)创新实践路径,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以及生活蕴含的美好。

    聚焦途径

    探索幼儿劳动“三模式”

    劳动是幼儿自发的,而非教师指令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问题发现,是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劳动更是好玩的、游戏的,是不断探究的持续性过程,不追求既定结果,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让劳动也成为一种享受。因此,白沙中心幼儿园在探索幼儿劳动“三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聚焦幼儿成长的“认知赋能”和“能力赋能”,更关注其“品质赋能”。

    一是照顾式劳动:以照顾动植物为主的劳动。在白沙中心幼儿园“护树队”项目中,照顾式劳动体现在幼儿定期为树木浇水、修剪枝叶、松土施肥等养护活动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到树木生长的过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该园幼儿奥利奥是个细心且责任感强的孩子,每日都热切地期待为班树浇水。每天早晨,他都会自发地从“南泥湾”的“劳动材料超市”中挑选出合适的水壶,轻抚树干,仔细控制水流,为树木浇水。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班树日益茂盛,叶子翠绿,枝干粗壮。

    二是探究式劳动:以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劳动。在“护树队”项目中,幼儿不仅参与树木的养护工作,还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发现树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病虫害、营养不良等问题,并想方设法将这些问题解决。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更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养护中,该园大二班幼儿发现认养的大树生长状况不佳,叶片枯黄,枝条干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探讨树木枯萎的原因,提出病虫害、土壤贫瘠、水分不足等假设,并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和护树人员。了解到树木枯萎的原因后,他们开始行动,清理杂物,改良土壤,制定水分管理计划。经过精心照料,大树逐渐恢复生机,叶片翠绿,枝条粗壮。

    三是生产式劳动:以经验联动为目的的劳动。“生产性劳动”强调的是劳动过程中的产出和结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关注的是幼儿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实现支持幼儿完成经验的生长。

    “南泥湾”果树繁多,每年4月—12月均有不同种类的果实成熟。白沙中心幼儿园小木屋前是大一班的枣树,2021年移植入园,次年夏天结果,成熟了的果实又大又多,吸引着孩子们。然而当枣子入口后,却让他们皱起了眉头,“好硬啊”“一点不甜”“干巴巴,真难吃”。讨论思考后,他们请教花木爷爷,判断枣树是缺乏营养了。在“实验营”,他们自制酵素肥料,并收集羊圈里的羊粪给枣树施肥。2023年的枣子虽然不多,但是又松又甜,而且比前一年更大了。这些变化,幼儿都在“树档案”里记录下来,并留给下一任枣树的小主人。 

    聚焦反馈

    收获项目联动“三成果”

    通过对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白沙中心幼儿园育人成效喜人。

    幼儿全心参与体验,劳动观念初形成。在“护树队”项目中,幼儿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保护树木的各项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正确地进行树木养护,还培养了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他们开始明白劳动是一种付出和贡献,是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手段。这种初步形成的劳动观念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潜心践行课程,教育观念渐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项目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评价方式也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转向注重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家长参与支持实践,关注认可速提升。家长积极投身“护树队”项目,承担志愿者角色,提供物资支持和活动组织协助。家长的参与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营造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真实发生的源泉。面向未来,白沙中心幼儿园将继续深入推动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及幼儿生活,让劳动回归教育本真,让幼儿在劳动中成长。

    (兰小红 孙露培 李梦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