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 对接青瓷产业需求
——丽水学院青瓷专业“艺、技、创”课程群建设实录
陈小俊 季忠苑

    丽水学院化地方资源为办学资源,化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依托龙泉青瓷产区资源优势创办了中国青瓷学院,在“传承非遗文化,拓展传统技艺,立足青瓷美学,培养‘三创’人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青瓷文化创意为引擎,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多方资源集聚为支撑,对接青瓷行业需求构建“艺、技、创”层次递进的青瓷专业课程群,形成了课程、教材与教育平台、师资相互融合的多维度建设模式。

    “艺、技、创”课程群的建设目标

    构建青瓷专业“艺、技、创”课程群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深厚艺术修养、精湛技艺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的复合型青瓷专业人才,推动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艺”部分课程主要是系统的艺术理论教学和鉴赏实践,使学生掌握青瓷艺术的历史脉络、美学特点和文化底蕴,提高审美品位和艺术创新能力。“技”则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青瓷工艺、现代数字技术等系列课程的教授,确保学生熟练掌握青瓷制作全流程的技术要领。“创”方面注重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框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发具有个性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新颖青瓷作品,实现传统青瓷文化的现代转化再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

    培养“三创”人才,构建“艺、技、创”课程体系

    “艺、技、创”课程群,是根据青瓷“三创”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艺术、技术和创新相关课程,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层次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群围绕艺理、艺技、艺创三个核心维度构建。在艺理方面设置了艺术鉴赏、艺术理论、艺术历史、艺术语言四个课程模块,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品鉴、审美以及艺术语言组织能力。在艺技方面设置了材料、成型、装饰、数字技术四大课程模块,重构青瓷工艺技术的关键点位与科技赋能环节,着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力。艺创系列课程为高阶课程模块,设置了与青瓷相关的设计、创意思维以及市场营销与创业孵化等相关课程。它将艺技课程学习成果植入艺创课程,紧密围绕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能力的培养。“艺、技、创”课程群通过课程模块间的互联和进阶式设计,最终形成了艺技融合、贯通“三创”、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

    整合教学资源,开发配套数字教材

    “艺、技、创”课程群教材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度挖掘并有机融合传统技艺的精髓、现代设计理念的前瞻性和创新实践的活力,构建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递进式的学习需求。该系列教材是依托现代数字化技术,涵盖多学科,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启发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在“艺、技、创”课程群教材的编撰中,秉持跨学科合作的创新策略,融合了考古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专长,全面且深入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在教材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化、互动化、智能化。通过高清图片、3D模型、动画演示、视频教程等形式生动展现青瓷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技艺之美;利用在线测试、模拟实验、虚拟实训等交互手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功能,精准匹配学生学习进度与兴趣点,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以此打造“艺、技、创”一体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挖掘地方资源,打造复合型教学团队

    在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及青瓷产业发展方面,企业的作用尤为显著。丽水学院紧密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强化青瓷专业教育的实效性与创新性,着力挖掘地方企业、青瓷大师等人才资源,建立“双师制”教学制度,培养“双能型”教师,引进创新创业指导师,打造复合型教学团队。

    根据“艺、技、创”课程教学目标,聘请青瓷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校内教师与大师“双师”同堂,以大师工作室、工作坊等形式,直接传授传统青瓷制作技艺,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青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师担任兼职讲师,将前沿的青瓷生产技术、材料科学引入课堂,同时培养“双能型”教师。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部分实践类课程前移至企业车间,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接轨,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引进具有设计创新背景和成功创业经验的导师,嵌入创意设计、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传统青瓷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组织创新工坊、创业大赛等活动,设立创业孵化项目,探索青瓷产品的新形态与市场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业精神。通过涵盖传统艺术、现代技术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建设,精准对接“艺、技、创”课程内容,培养青瓷“三创”人才,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丽水学院青瓷专业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对接青瓷产业需求,围绕产教融合共同体,从课程、教材、师资等维度构建的“艺、技、创”课程体系有效支撑了“三创”人才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教学成果丰硕。自课程群构建以来,聘任国家、省级青瓷工艺美术大师,企业技术指导师50余名,建成了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与一流课程12门,国家、省部级平台以及产教融合基地15个,课程对应教材5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累计培养青瓷产业相关人才千余名。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个人工作室达百家,其生产与创作的青瓷作品屡获国家、省部级奖项。丽水学院青瓷专业“艺、技、创”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是地方院校探索“化地方优势办学、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新型教学理念的新尝试,其路径值得借鉴。

    (陈小俊 季忠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