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商丘工学院
聚焦三个“着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丁艳红 杨娜

    近年来,商丘工学院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和改革,出台了《商丘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获批立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4SJGLX0585)。

    一、着力提升教师水平,建强课程思政“主力军”

    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学校建立师德培训制度,将《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暑期专项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师宣誓等形式诠释师德内涵,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以国家教育部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教育引导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效应。

    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学习平台。线下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教学比赛等各类竞赛交流活动,线上依托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平台开展覆盖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课程思政类教学竞赛等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厚植思政育人理念,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各学院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导,通过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观摩听课、教改研究等,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度浸润每一门课程。

    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每学年的教学工作重点,每学期以教研室为单位举办集中研讨、集中备课、集中培训等课程思政学习活动。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思政课教师根据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的特点,与专业课教师针对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教学、如何建设课程思政等问题深入探讨。专业负责人带领教研室成员研讨如何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提升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

    二、着力推进课程建设,坚守课程思政“主战场”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与改革。学校认真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程,并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版统编教材。学校每年立项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思政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机制,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推进思政课程内容更新。学校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打造了“五课五杯”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育人项目,即“育德杯”“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生讲思政课大赛、“铭史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舞台剧大赛、“铸魂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论赛、“腾飞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视频大赛、“复兴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学生演讲大赛,形成了学校乃至全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和品牌,真正实现了让思政课“实起来”“活起来”。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学校全面修订了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的主要依据。出台了《商丘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通过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引导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性质特点,充分挖掘拓展各类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提炼升华形成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两性一度”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内挖”思想内涵,“外拓”高阶应用,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价值引领,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德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旨归。

    引进了智慧树、雨课堂等在线课程思政资源,拓宽师生学习途径。近两年,学校投入资金790余万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红色研学、专业与红色研学融合等校外实践教学。依托淮海战役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11个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为主线的主题实践和红色研学,大一、大二学生全覆盖,大三、大四学生参与50%以上。学校组织30个研学培训班,共计4131名学生,赴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开展红色研学,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全程参与。通过现场教学、听取专业报告等,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实践活动中长知识、增才干、提素养,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融合。

    三、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课程思政“主渠道”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学校出台了《商丘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意识,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教材选用制度,严格落实“马工程”教材的使用,加大对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审查力度,严格执行新编教材立项审查。出台了《商丘工学院领导听评课管理规定》《商丘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领导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听(巡)课制度,确保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有效管理,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组织教学观摩,示范引领。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在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新秀评选等活动中组织了教学观摩,通过示范课教学观摩活动、进名师课堂、观看名师教学过程,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引导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

    创新课堂教学,以赛促教。教学竞赛可以引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创新。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助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注重启发式、融合式、讨论式教学,按照课程特点探索运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多元教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商丘工学院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强化顶层设计、汇聚教师力量、依托课程推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学校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6门。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荣获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

    (丁艳红 杨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