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以城市为支点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杜云英

    据媒体报道,近日,青岛以获批开展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为契机,推出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减免企业税费、创新合作模式及建设职教园区等一系列“组合拳”,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文件,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新型载体的遴选与建设,我国以城市为节点、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格局初步形成。

    毫无疑问,降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依托新型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统合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校等各方力量,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新样态,有助于推动城市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真正化解职业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难题。虽然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难点堵点尚未完全打通,但各地在职业教育改革从“浅水区”蹚入“深水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

    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主导。突出政府责任担当,统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是近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2023年,教育部跟广西、天津等八个省份签署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试点,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政府责任落到实处。目前,有的省市将政府责任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职责。

    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必须依靠校企双方的共赢。吸引企业参与,必须让企业“有利可图”,形成校企双向奔赴、共同受益的格局。这种利益包括但不局限于学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与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的技术服务满足企业生产发展、技术改进的需要,政府给予的税费减免减轻企业负担等。例如,青岛市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入库培育产教融合企业56家,累计为申报企业减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资金近7000万元,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真正体现在“五金”建设上。产教深度融合最终要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上,落实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落实在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建设上。当前,教育部组织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以此带动专业建设、教师提升、基地建设及教材研发。这一改革的核心思想即是以产定教、以产改教,实现产教的真正融合。

    职业教育根植于产业,又服务于产业。只有多方协同,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深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办学与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最终在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中获得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