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如何“破冰”
张学博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力军。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仍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滞后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贺州学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健全人才工作格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平台建设及提升服务保障等举措,逐步构建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体系,有效推动了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破冰前行和良性互动。

    理念引领,健全人才工作格局。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明确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学校从全局谋划人才工作,成立了专门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由学校党委书记、院长担任双组长,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二级单位具体落实的横纵贯通、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对实施“人才工程”、全面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强化人才引领驱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工作动力,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凝聚人才力量,学校举办了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高端论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高端论坛等多个学术论坛,邀请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院士、专家,围绕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等重大议题建言献策,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机制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体制机制,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动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为了全面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例如,出台《贺州学院人才待遇与管理办法》等,将人才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实施《贺州学院广西一流学科特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激励办法,设立一流学科特区,通过赋予学科团队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其创新活力。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和岗位竞聘等机制的导向作用,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管理、突出分类评价,形成人才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建立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竞争环境,为科学培养人才、广泛集聚人才以及合理用好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平台支撑,拓宽人才引培渠道。人才培养是基础,引进人才是保障,用好人才是关键。学校始终坚持这一理念,通过重大项目、重要课题和重要平台的协同发展以及有机融合,成功探索出多元化的引育人才模式,打造了一批优质平台体系。依托广西一流学科、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平台,学校不仅优化了人才引进程序,还向用人主体放权赋能,从而显著提升了引才育才的成效。近年来,学校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充分证明了平台在聚才、引才和育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精准务实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是优化社会条件和发展环境以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学校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才津贴发放、购房落户等一站式服务;实施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通过人才代表座谈会、人才慰问、入户走访、专门约访、电话随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并满足人才需要;通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人才的政策支持,统筹资源建设人才公寓等举措,为人才打造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环境。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夯实了人才基础。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贺州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