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在给植物松土。幼儿园供图 |
|
沈春琴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智慧幼儿园副园长,曾获嘉定区园丁奖称号 |
问题来了
最近,我园在开展“班级小主人”活动,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有的孩子负责发放餐具,有的孩子负责收拾卫生,既锻炼了自理能力,也提升了合作水平。但是,有的家长在接孩子离园时,听到孩子讲起在幼儿园的劳动经历,却露出不悦的神情,教师和家长沟通得知,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干“脏活、累活”,在家不会干,到了幼儿园也不能干。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曾试着开家长会宣传科学理念,让家长带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劳动的态度也愈发消极。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家长支持劳动、让孩子爱上劳动呢?希望专家解答。
(一位幼儿园教师)
专家观点
要想让孩子爱上劳动,必须先让家长认可劳动,家庭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幼儿劳动品质,是幼儿在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方面的能力,是幼儿学会生活的重要保证。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决定了,幼儿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劳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对幼儿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是第一个课堂,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引导家长主动协同幼儿园教育,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幼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强动手能力。
在劳动品质的培养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家长表现出“三多三少”的情况:在理念认知上,教育多,劳动少;在家庭组织形式上,包办替代多,主动放手少;在方法路径上,说教多,策略少。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弱化,“走过场、看过场、做过场”情况比比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幼儿不会劳动、厌倦劳动、不爱劳动,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对此,我提出“三招”,希望能对提问教师有所启发。
第一招:分析劳动教育薄弱点,传递科学理念
幼儿园、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要理性认识劳动教育活动,更要将科学的理念传递给家长,这是家园一致性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提升家园合作成效的途径。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理念的传递不等于教师一味地灌输,而应在交流探讨中逐步形成,否则效果不佳,还容易适得其反。为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劳动教育的观念,厘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可以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话题探讨与分享——劳动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在家里可以做哪些劳动?各年龄段幼儿家长要关注什么?
通过家长、幼儿、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可以引导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幼儿“三自”劳动核心(自理劳动、自发性集体劳动、自主性探索劳动)及“三维”劳动品质(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将他们的关注点从简单的“劳动做什么”转向劳动中幼儿情感与态度、能力与习惯、品质与素养等方面,进而能够正确看待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培养幼儿积极的劳动态度,发展其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要注意避免在掌握劳动技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单一操作性、脱离生活性、缺乏趣味性等问题,以防幼儿产生厌倦劳动的心理。
在达成共识后,教师可以开启劳动分享会,评选家务小能手。在互动中帮助家长积累家庭劳动教育习惯养成的若干方法,为家园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夯实基础。
第二招:挖掘劳动教育实践点,探索劳动共生
结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开展好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家长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子女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增强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挖掘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实践点。教师可以通过劳动计划、劳动月、劳动评价、劳动微课等措施,全方位调动家长和孩子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探索劳动共生。
劳动计划:劳动我做主。在“幼儿发展优先”理念下,教师应立足“幼儿发展需求优先”,通过幼儿对劳动教育自我计划的安排记录,在梳理中发现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实际需求,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力所能及的、感兴趣的劳动内容出发,将幼儿熟悉的穿衣、打扫、整理等内容自然融入一日活动中。
劳动月:幼儿主动参与及自主渗透。基于幼儿“劳动计划”,教师可以将“玩”“学”“劳动”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在劳动实践中习得劳动经验,提升劳动兴趣。比如,我园通过与幼儿进行有关劳动的话题探讨,收集到共计3个活动区域的10项幼儿最喜欢的劳动内容,包括认识劳动工具、和朋友一起种植、给植物清洁除草等,以及6个幼儿自主计划的劳动时间,分别为自由活动时间、来园时间、中午散步时间、户外游戏时间、个别化学习活动时间、离园时间。幼儿主动参与劳动,使得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成为可能。
劳动评价:关注幼儿发展。各班教师应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自主劳动需求,形成个性化的劳动发展评价。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推进幼儿劳动评价实施,从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行为、能力等多方面来进行记录与反馈,并通过家长反馈推动劳动教育的家园共育。
劳动微课:幼儿问题梳理与解答。在上述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劳动教育中会产生各不相同的问题,教师需要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连续的观察,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不断梳理、归纳,从而形成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劳动微课,引导幼儿在体验、操作、实践等过程中持续丰富劳动经验。例如,大班“劳动最光荣”、中班“种植初体验”、小班“玩具回家”等,更好推动幼儿劳动品质的建立与养成,获得更为多元的劳动相关品质和能力。
第三招:拓展劳动教育支撑点,促进习惯养成
劳动无处不在,家庭中各类活动都能成为幼儿的劳动内容。因此,教师应以家庭为主,在园所“劳动月”的基础上,通过与家长互动探讨,就家庭劳动场地、劳动内容、劳动时间等达成共识,将幼儿熟悉的各类劳动内容融入一日生活。例如,可以推出“家庭劳动日清单”,在厨房开启“垃圾大作战”,在餐厅争做“餐桌小主人”,在卧室成为“整理小能人”,帮助家长在愉悦的亲子活动中,建立家庭劳动教育的科学支持。
为了更好激发家长在劳动教育中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充分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利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构建新型家园合作关系。我园就借助手机App,形成了无时间限制、无环境限制的积极互动方式,教师发布“劳动任务单”,家长基于自主需求与幼儿实际,及时获取与反馈幼儿劳动情况和教育信息,在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幼儿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需求、能力和价值。这种线上互动反馈的形式,既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与互动,又有效促进了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还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为高频、顺畅。
劳动教育不仅要走向幼儿生活,融合幼儿当下生活,更要帮助幼儿热爱生活,发展幼儿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家园观念协同、家园教育协同、家园支持协同,时刻关注幼儿发展、理解幼儿需求、坚持幼儿立场,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彰显劳动品质,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