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泰山学院
打造六大平台 助推区域基础教育提质
李高建 彭淑贞 于亚楠

    自1958年举办高等教育以来,泰山学院始终坚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秉承教师教育传统优势,以培养地方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为己任,积极统筹政策支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优质资源,不断推进区域内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院所、中小学多元合作机制的形成,持续打造集成化高、辨识度强的“六大平台”,彰显了厚重的教师教育底色。

    聚焦师范生培养,打造多元协同育人平台

    始终坚持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院所、中小学校等合作,建立教师教育领域专家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名师讲堂,举办学术论坛,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针对当前中小学对教师的新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通用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U-G-S-S”“四位一体”全过程培养,实现师范生培养从单纯高校培养到全程协同育人的转变。与300多所地方中小学共建实习基地,互兼互聘教师261人,举办互兼互聘教师系列专题报告会200余场;“双导师”指导学生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斩获200余项荣誉,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聚焦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

    基于问题导向、学科建设和学校特色定位,学校专门成立教师教育研究院、泰山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组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教师教育课程群等教育教学创新团队5支,打造跨学科专业化研究队伍,聚焦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研究,以区域特色文化为亮点,开展跨学科交流与融合式发展。近3年,创新团队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余项。

    聚焦效用结合,打造区域师资培训平台

    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和泰安市师资培训基地,与政府部门、中小学签订联合培养培训协议,在中小学新教师入职、班主任能力提升、校长任职资格、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培训,建立校地培训合作机制,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年均培训5000余人次。同时与东平县佛山小学、岱岳区岳峰小学等20余所中小学合作,针对学校实际问题,开发主题培训模块,开展定制化培训服务,精准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聚焦热点难题,打造优质成果孵化平台

    坚持科教融汇,2022年5月,学校联合泰安市教科院及部分基础教育成员学校成立泰安市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搭建起集研究、培训、社会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平台。研究中心从高校、教科研院所、中小学等遴选首批特聘领衔专家48名,凝练新课标研究与实施、新时代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家校社协同育人等8个研究主题,由领衔专家申请认领研究项目、组建协同研究团队,研究中心全程跟踪指导、搭建推广应用平台,引领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岱岳区岳峰中学、大河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建立教科研基地,开展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组建协同研究团队,合作申报研究项目,协同开展研究、开发特色课程和资源、培育成果等。2021年,学校入选首批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与基础教育学校联合申报获批教师教育类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4项,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0余项。

    聚焦协同发展,打造名师互动研修平台

    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现有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2个、校级名师工作坊5个,成员400余人,覆盖全省各地市,由高校教师和基础教育教师共同组成,其中基础教育教师比例不低于50%。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能力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研讨交流活动,逐步形成了研讨活动常态化、研讨内容主题化、研讨主题系列化、研讨方式多样化、研讨地点虚实化“五化”研讨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省外12个名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入选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名师工作坊培养了“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人选1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9名,推出部级精品课、省级优课等一批高层次成果。

    聚焦双向赋能,打造校地协同创新平台

    聚焦地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一体化建设、县域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等领域的热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与泰安市岱岳区、新泰市等共同成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分别以“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一体化建设”等为主题,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年度任务分解,采取深度合作、跟进指导、课题研究、系统培训等方式,共同探索适合区域实际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形成了校地合作新范式。学校与岱岳区、新泰市、东平县合作获批3个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指导泰安市岱岳区等建立初中物理虚拟教研室等3个、区级名师工作室22个。2022年,学校牵头成立泰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

    (李高建 彭淑贞 于亚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