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把握互联网发展的三重逻辑
王竹君 王媛

    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科学把握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分析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强调倡导发展优先、安危与共、文明互鉴,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当前,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必须深刻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切实推动我国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互联网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站稳人民立场,深入推进网信为民、信息惠民等工作,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互联网发展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努力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要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挥互联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强化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不断创新智能服务体系。要扎实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网络空间不仅是亿万网民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也已成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坚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将互联网作为同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学会从网络民意中发现问题不足、优化思路举措,使各项工作始终回应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意愿;要积极主动服务群众,统筹网上发现问题与网下解决问题,加快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治理,真正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

    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实践准则。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网络文明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网络空间,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互联网发展治理全过程,引领网络文明建设从开局破题、全面铺开到纵深推进。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创新,提供更有质量、更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作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握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发展,用数字化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赋能,加速网络文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形成网络文化发展新格局,丰富网络文化空间。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某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各类社会风险向网络空间传导趋势明显。”要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促进共享共治是互联网发展的价值旨归。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互联网发展成果应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要打造网络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交流互鉴。面对新的全球机遇和挑战,各国必须摒弃文化偏见,秉持文化平等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世界先进文化“走进来”,在开放合作中拓展网络文化空间,构建国家网络文化交流平台,为网络文化发展建立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加快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和平安全,防范和阻止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犯罪活动;共同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各国在网络空间共同发展;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当前,国际社会应该在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要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要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要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要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王竹君单位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媛单位系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2XKS022]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