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打造携手推进科普教育的理想格局
张贵勇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第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日前在北京科学中心发布。活动中,获奖的科普文章、科普视频和其他作品(包括平面作品、小报、摄影作品、文创设计等),构思巧妙、富有创意,充分展现出当下青少年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营造了全社会深入推进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

    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程度、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事关国家长远发展之大计。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凝聚科学教育合力高度重视。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

    而进一步开拓科学教育的空间,提升科学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探究,不仅需要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科学课程的含金量,还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用好社会大课堂,动员相关单位共同服务科学教育实践。实际上,不少行业协会、专业出版机构都在发挥自身优势,为打造推进科学教育的立体格局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以石油和化工行业为例,我国该行业目前正处于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通过组织评选优秀科普作品,青少年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第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不仅聚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科技创新,丰富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供给,也通过专家与青少年现场对话、获奖作品展示、感悟全景式漫画能源百科图书《探秘石油》等多种方式,让青少年了解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数字化转型,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体验科技、探索科学的兴趣,也激励他们为国家能源技术全面升级贡献一己之力。

    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加凸显。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厚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沃土。对此,全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各尽其职、各展所长,扎实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例如,各行业协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专业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编写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普图书,科普场馆不妨因地制宜深化展陈设计,加速馆校合作的规模化、社会化开发。这些举措都能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培养他们勤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一方面需要从观念上加强重视,从打造优质课程、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入手,为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造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等职能部门和展览馆、少年宫等单位,也要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共同营造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的科学教育格局。有了携手推进科学教育的有效机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相信当下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会得到不断提升,无形中埋下科技报国的种子,国家创新能力因此始终保持奔涌向前的无限活力。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