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警惕拆卡直播对青少年的隐性伤害
胡建兵

    据媒体报道,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这些三寸小卡让一些未成年人很“上头”,甚至暗藏赌博风险。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拆卡直播间立有“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牌子,但主播不仅不会对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有效核实,更不会将其拒之门外。他们反而利用未成年人心智成熟不够、自制能力不强的弱点,用一些“热卡”吸引未成年人参与,导致不少未成年人上了瘾,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未成年人平时用零花钱购买几张动漫主题或明星主题的小卡并不奇怪。然而,在直播间的刺激下,他们容易拆卡成瘾,有的甚至盗用家长的支付密码,进行大额消费。还有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做起了拆卡主播。由于直播间不允许未成年人出镜,他们在直播时不会露脸,只拍摄拆卡动作,以此逃避平台的监管。

    小小卡片为何会让未成年人在直播间拆上瘾?这背后有一套别有用心的设计。拆卡主播通常会将拆出稀有卡的直播片段剪辑成短视频,以此吸引未成年人观看,让他们误以为抽到高价值卡片的概率很高。未成年人开始下单后,主播也会先给他们一些甜头,再诱导其下单。如此循环变成赌局,诱使未成年人成瘾,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生活。

    一些拆卡直播已形成“付费投入—玩法具有以小博大的不确定性—产出可变现”的闭环,其实已涉嫌赌博。因此,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促使平台对拆卡直播进行升级治理。针对主播拆卡过程中出现的“加菜”“实物奖励”等行为,平台应对违规店铺依法进行清退和处理。同时,倒逼直播平台经营者或主播在未成年人下单前进行人脸识别,甄别未成年人,防止他们盗用家长支付密码进行大额度的消费。

    作为家长要履行好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此类行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他们把注意力从手机屏幕上转移开来。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规定,如果发现未成年人的充值金额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应该依法举证,要求平台或者主播退款。

    根据网络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地教育和司法部门要联合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邀请有关法律专家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用最鲜活的案例讲清拆卡直播等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产生的危害,营造校园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最关键的是,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对拆卡直播的监管。网络监管手段具有一定滞后性,且网络直播间的诸多玩法花样频出。当下,在“拆卡产业”的资金量相对较小,还没有造成巨大危害的情况下,应及早对明显带有赌博性质的拆卡直播等互动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以此为契机督促网络平台编制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直播规范,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