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书法赋能美育 美育浸润校园
许刘涵 王虹

    作为福建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工作者,为深化对中小学美育发展的理解,提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力,笔者赴福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实践。期间,笔者充分发挥福建教育学院资源优势,为一线教师提供指导,与其合作探索“书法赋能美育、美育浸润校园”的实践路径,共同形成“课程建构、审美育人、共建共享、传承本土”的校园书法美育提质模式,成效显著。

    融合书法美育与核心素养,建构书法与多学科协同推进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构是书法美育的基石。学校依托书法教育,建构多学科协同的美育课程体系,实现书法美育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的贯通,并将其融入学生成长轨迹。

    一是将书法纳入美育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学科融合课程、课后服务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书法教学框架。在教学实施中,书法教师采取多维度、浸润式教学模式,广涉品德与身心、艺术与审美、人文与表达、思维与探索等领域知识内涵,让学生在掌握书法技艺的同时,全方位进行艺术探索与体验,培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是深化主题性研究学习,以学科大概念推动书法美育课程内容结构化发展。通过主题引领,强化书法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的深度融合;开展跨学科活动,并针对不同年级设置基于同一情境的不同项目,分层次、差异化提供学习内容。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班团队活动等鼓励其自主设计、组织、实施活动。

    推进书法美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审美育人是书法美育的本质特点。学校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全力推进“审美先行 育人为本”书法美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一是坚持“审美居先”而非“技术至上”的教学理念,对学校的写字课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重塑。课堂教学中,书法教师通过“读帖+讲解+临摹”环节,着重从审美意识、审美要素、审美技术提升学生的书法能力,使学生从过度关注技法细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转而培养其审美、观察、分析、表现能力,而非点画技术。例如,书法教师在教学重点上不再局限于教授宝盖头、三点水等具体部首,而是引导学生理解书法点画用笔、字法空间以及章法变化规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扩充了知识面,还为他们带来高于实用的审美体验,夯实其审美根基,亦凸显了美育与实用技艺、书法与写字训练的本质差异。

    二是创建书法艺术角与侯官书法文化长廊等书法美育场所,通过结合“文化+环境+活动”等元素,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育人生态体系。书法艺术角展示学生佳作,彰显其在书法领域的才华与追求;侯官书法文化长廊荟萃了古代侯官地区书家的代表作,展示学校所在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上场域是学校育人的核心阵地与风采展示的关键窗口,也是学生活力与朝气展示的重要平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打造轻松高雅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全面接受美育熏陶。

    整合校家社多方力量,打造多方协作的书法美育格局

    共建共享是书法美育的重要一环。学校重视打造多方协作的书法美育格局,以加强各方联系,构建充满活力的书法美育生态圈,推动校园书法美育传承发展。

    一是与博物馆、文化中心等社会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构建共享的“社会美育共同体”,并搭建“线上+线下”的书法美育平台。通过共同策划书法文化节、比赛和展览等活动,提升书法美育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将书法学习延伸至课堂外,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化对书法的理解与热爱,丰富学习体验与交流机会。

    二是积极寻求交流,与福建教育学院体艺部、福建理工大学书法研究所及当地书法协会建立联系,与福州一中、延安中学等展开共建,特邀书法家担任“共享教师”,组建“共享导师组”,共同研发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制定书法美育课程方案,开展书法讲座、实践指导和工作室观摩活动,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推动书法美育在校园内的落地落实落细;同时,借助与业界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的书法修养亦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构建家校互动书法课程,提升家校共育效果,引导家庭成员参与孩子的书法学习,从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情感沟通渠道。该课程设计了家庭参与环节,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挥毫泼墨,同书一纸,同写一字,或合作完成书法作品。这种互动方式不仅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孩子对书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在地文化,擦亮“侯官书韵”美育品牌

    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书法美育的初心和使命。学校按照“把侯官文化写入校园,把侯官书法纳入教材,把侯官元素引入课堂”的建设理念,打造本土化、独具特色的“侯官书韵”美育品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一是开发侯官历史文化名人书法校本教材。在2023年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末清初侯官文士书家研究”(项目编号:FJ2023C052)的基础上,编撰侯官历史文化名人书法校本教材。该套教材通过选录古代侯官地区的书家书作,诸如许友、林则徐、严复等,供学生鉴赏学习,旨在全面挖掘侯官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在书法方面的独特传统,使学生了解侯官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进而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该套教材还涵盖了侯官名人家风家训硬笔字帖。通过书写家风家训,学生可进一步领悟家乡传统美德,将其融入书法实践,使书法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张力。

    二是开发侯官摩崖石刻专题校本课程。学校着力挖掘本土丰富的题刻资源,开发以摩崖石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按照“实地观摩—背景调研—拓片制作—书法鉴赏—书法实践”等阶段有序推进。通过观摩及调研,学生可感受历史,激发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通过拓片制作,学生能深刻体会碑帖之异同,领悟笔画的微妙变化和布局的独特构思,进而对书法审美要素有更为深入的感性认知。在鉴赏和实践环节,学生在临摹创作中体会到书法的精妙之处。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书法美育紧扣时代脉搏,以课程为基础、以审美育人为动力、以合作为纽带、以传承为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书法美育模式,以书法为媒、以美育为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贡献力量。 

    (许刘涵 王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