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服务社会 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管理中本衔接“1+5”分段服务性学习育人模式探索
涂玮

    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江苏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样板。2014年以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试点在江苏省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中职与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与本科等衔接的多种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被称为“3+4”的中职与本科衔接项目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也存在现实挑战,突出表现为转段升学压力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实践力、思考力、创造力欠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等。

    南京晓庄学院作为省市共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响应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号召,与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建立旅游管理中本衔接三四分段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难点、痛点,项目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维、新精神、新转向,基于服务性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全方面开展实践与反思,探索建设旅游管理中本衔接“1+5”分段服务性学习育人模式,培养面向文旅需求的未来人才,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项目以应用型文旅人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面对文旅行业的迭代升级和融合发展,将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基础素养、职业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基础素养关注学生的行业责任感、服务意识、沟通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关注学生的讲解与传播能力、文旅策划能力、媒体营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潜在发展能力关注学生的行动力、思考力、创造力培养,形成了在服务中学习、在行动中成长的人才培养路径。

    以“1+5”个文旅服务站为依托

    “服务性学习”是针对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上是通过公共服务、公共参与培育负责任的学生。近8年来,旅游管理中本衔接项目将文旅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促进学校与社会相协调,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在博物馆、学校、乡村和文旅街区共建立了6个文旅服务站,其中中职阶段建立1个服务站,本科阶段建立5个服务站。

    前段(中职阶段)设立民俗博物馆服务站,基于文博场馆,依托综合实践课程,校企协作共同设计与指导,学生参与,开展基于“课程整合导向”的服务性学习,重在培育学生的基础素养和职业能力。

    后段(本科阶段)设立金陵村韵、1927文创、云锦博物馆、高淳文旅、石塘文旅5个服务站,基于文旅多场景,依托地方文旅需求,学生主导,跨学科多年级组建团队,教师督导,开展“问题解决导向”的服务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力、思考力、创造力,重在培育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

    以项目任务为服务内容

    为了保证服务的效果和稳定性,前段学校依托综合实践课程保障服务站的稳定运行,综合实践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学生服务内容呈现项目化运作,中职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服务站项目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完成,服务方式以志愿服务为主。

    后段学校设立的文旅服务站以解决区域问题为导向,校地合作保障服务站经费,问题的解决以学生为主导,服务方式有行业调研、创新创业、自媒体营销、文旅策划等,有效促进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播。近8年来,服务站共获得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的各类项目30余项,项目资金达100万元以上。

    以服务成效为评价依据

    8年来,学生完成各类成果共数百万字,正式出版2部著作,拍摄各类新媒体视频100余个,完成文旅创意策划与实物转化成果50余项,实施志愿服务2万余小时,争取经费100余万元。 

    职业生涯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中本衔接“1+5”分段服务性学习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的重要成果,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和“生活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实践样板。

    (涂玮)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