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致力于开展创新性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研究,旨在显著提升学生的应用心理实践能力。学院采用积极心理学框架,结合模拟咨询、案例研讨等标志性教学法,提升了应用心理学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性。同时,专业师资团队提供多元化心理咨询督导,增强了教学的专业性。此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助式应用心理实践,提高了教育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有效促进了教学创新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加强重视
创新开展应用心理教育教学研究
近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应用心理实践能力,坚持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通过标志性教学法的创新教育,将学生应用心理教育与实践能力中的督导、心理咨询与会谈技巧、心理危机的防控与干预等作为应用心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总结梳理应用心理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因校制宜,既聚焦于当前学生的需求,也着眼于未来挑战,制定合理提升策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为了应对学生面临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规划等挑战,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搭建了一系列创新性教学实践平台。为此,从新生开始,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心理调查、召开应用心理实务讲座、结合专业生涯规划开展沙龙,引导学生提前规划学习和实践,通过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注册系统临床与咨询专业硕士项目的申报,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胜任力。与此同时,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互助能力,通过模拟咨询和案例研讨、西北师大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引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应用心理学技巧,从而内化为个人的应用心理胜任力尤其是心理咨询胜任力。这些教学法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新时代学生的应用心理实践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整体福祉。
以生为本
积极打造应用心理胜任力培养环境
众所周知,在培养专业人才时,社会环境与人格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以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开展学生应用心理胜任力教育时,需要真正以生为本,让学生处于拥有多元体验的学习环境,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多元化视野。
为此,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构建具备应用多元体验的教育环境,通过开放校内校外心理咨询实践,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线下或线上的咨询实习方式,以便更直接地参与到应用心理技能提升的训练中。通过这种实践,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咨询场景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心理咨询能力。此外,通过组织开展连续性的注册督导项目,深化学生对应用心理胜任力的全面理解。项目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还包括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专业督导的个性化反馈。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心理咨询的关键技能,从而在心理咨询领域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
换位思考
开展自助式应用心理实践
在专业实践环境中,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识到学生在构建协作学习及互助关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应用心理能力培养的影响。为此,学院开展自助式应用心理能力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应用心理学知识。学院还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自我帮扶能力。
自助式应用心理能力教育,是指学生在专业指导下,主动参与一系列自助式的心理健康实践项目。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能够深入识别和理解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短板,有助于系统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胜任力,间接在实践中学习自我疗愈和助人技巧。2021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开展以应用心理胜任力为主题的读书会、练习小组活动、书写疗愈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知识、咨询案例、主题演讲等比赛,进行自助式的应用心理实践训练。
创新学生应用心理教学是一项长久的研究,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实践条件与环境的多角度合力。通过标志性教学法,提升应用心理能力培养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同时,构建多元体验的督导环境,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此外,注重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增强教育的适应性与专业性。总的来说,应用心理胜任力的培养需要自我觉察、学习与实践及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和帮助。在未来的工作规划中,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将持续深化对新时代应用心理教学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其专业胜任力,培育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吴博 土香玲 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