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高校新风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内蒙古财经大学
构建“学训创服”实践模式 推进“双创”工作
杜和平 徐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根据创新创业指标体系,多年来,以服务地方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四大基地”建设,构建“学训创服”实践模式,推动“五融工程”与“产学研创转用”,扎实推进具有财经类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制度保障

    实施创新创业“双组长”工程。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领导具体抓,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创业与就业工作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六大机构协同”和“校院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

    形成“1+4”的制度模式。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由大创训练计划、项目入驻管理、学分转换与认定、教学管理4方面制度组成的管理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校级以上大创项目获奖、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纳入学分体系,最多可抵6学分的专业选修课或素质选修课学分。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2年学籍进行创业。

    培养师资团队

    强化导师力量

    打造“6+X”师资模式。成立就业创业教学部,采用“6+X”师资模式,即:6名专任教师倾力加强课程建设,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质量;“X”是对全校能够上该门课程的各个学院的师资进行集中调配,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制定师资培养计划,保证每名任课教师上岗前都经过系统培训。引进校外导师,建立“专任教师+任课教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校友导师”5支400余人的导师队伍,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健全课程体系

    支撑专创融合

    建立“3+N+M”课程体系。“3”是指“创新创业基础”“就业指导与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3门必修课;“N”是指在核心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创新创业模块素质选修课,目前已开设18门线上课程、9门线下课程;“M”是指在专业基础上加强专创融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通识教育)、交叉学科、跨界培养等方向的课程,目前已建设67门专创融合课程。

    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基于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通过团队协同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在教学与创业中的协同效应。通过优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专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模拟与实战、传统与创新、课内与课外”五融合的“双创”课程体系,并推进“提问式、答辩式、路演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机制,构建创新思维导向的“双创型”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双创”平台

    提升教育质量

    加强平台建设。建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别平台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众创空间、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示范性众创众扶平台4个自治区级平台,搭建“培根铸魂”创新创业基地、中小微企业云服务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基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四大基地”,在26家校友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了提高项目质量,通过产教融合,与京乐淘、果壳传媒、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跨境电商协会、内蒙古宝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公狼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共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把大学生竞赛应用到企业实践,通过企业项目提升参赛项目质量。

    遴选大创项目

    营造“双创”氛围

    将大创训练计划项目融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库项目存量236项,遴选进入大创训练计划121项(其中国家级别35项)。学校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以上奖项61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别铜奖12项)、内蒙古优秀组织奖7项,获评优秀指导教师17人次,立项课题19项,学生参与率超过50%。

    创办“双创”协会,打通创新创业训练通道。通过陶日格创新创业协会、创新思维实践协会、数字媒体创新协会,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打通路径;通过创业训练营培养创业项目种子选手;通过读书会、大讲堂、企业家进校园、“鸿雁”论坛、“零幺之声”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近3年共组织3万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组织各类创新创业主题活动62项。

    参与社会实践

    提升服务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与服务基层社区有效结合。以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鼓励学生团队深入基层社区,培养家国情怀,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服的目的。学校贯彻服务地方理念,发挥人才优势,创设大学生服务基层示范项目10个,其中“蒙知青”通过乡村智力教育、乡村智力电商、乡村智慧农业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蒙知青”入选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是目前内蒙古仅有的入选项目。近3年,多家权威媒体先后20次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及其成效。

    服务内蒙古“两件大事”。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上,学校把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融入创新创业素质选修课。通过“大学生创业思维”课程,把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融入课程;通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与创业实务”课程,把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融入课程,并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进行实践;通过“数字桥头堡”课程,把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融入课程,并通过数字人才与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形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创建“12345”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核心,贯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四年一贯教学两大主线,设置通识科普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三个培养层次的内容体系,依托通识型教育平台、技能型专业实验平台、综合型仿真训练平台、孵化型“双创”实践平台四个平台,确立通识教育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学科综合实践、创新创业仿真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五个项目群,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延伸实践育人体系。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形成“岗位实训+创业模拟+创业孵化”的一体化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基本技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竞赛型实验→创业大赛→校内模拟岗位实训模拟创业→真正创业”为核心环节的实验教学。

    经多年努力,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内蒙古创新创业众创众扶基地、内蒙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等。

    (杜和平 徐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