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江第二初级中学
以差异化发展性评价 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龙海平

    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式在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它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推动个性化教育,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激发学习动力;还能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江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桂江二中”)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为指导,深入思考教育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积极构建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新模式,努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学校整体育人系统无缝衔接。

回归教育本质

探索评价新模式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桂江二中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学校致力于构建一套完备的教育评价机制,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总体方案》要求“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对此,桂江二中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在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式。

    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式是指以尊重学生发展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化发展和主体性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又被称为“七星级学生评价模式”。该模式由7个测评指标构成,涵盖德智体美劳及学业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内容。学校着眼于学生真实的行为表现,设立与“五育”相对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起横向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要素和纵向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星级评价新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化发展和主体性发展。

    学生的评价方法包括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和学习情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横向评价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设置对应五方面的星级,学生自行申报。纵向评价以上次学业水平综合测试等次为依据,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下次测试后表彰每组进步最大的两名学生,为不同组别的学生颁发不同奖项。每次大测后年级组召开大会表彰,并在“学习进步奖”的基础上设置“学业发展之星”和“差异发展之星”的评选条件,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自行申报。

    在评价过程中,桂江二中以自然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个体发展为落脚点,以一个学期包括“期初—期中—期末”为自然周期,所有班级和学生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利和公平的竞争机会。其创新点在于,能够与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监控系统无缝对接,形成闭环。所有数据均来自学校日常德育、教学和校家社日常管理实际。

多点持续发力

 实践评价新路径

    差异化发展性评价具有尊重学生发展个体的特点,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涵盖德育、教学以及校家社多维度的评价。这三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学闭环,从而推动实现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学校多点持续发力,积极实践评价新路径。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德育评价新机制。学校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行“五育”并举的基本策略。以课程思政为主线,结合各课程管理和实施的具体要求,构建差异化发展性德育评价机制。该机制设置了“尊师守纪之星、学习上进之星、体健之星、艺美之星、劳动之星”的可视化行为表现评价标准,学生可对照条件自行申报。“星级学生”评价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三轮进行,学生可在每轮评价中自行调整申报项目,经过小组和教师的评审后进行公示。该德育评价板块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实际,通过对学生“五育”中行为表现的差异化评价,形成系列反馈机制,助力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推动其自主发展内在动机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搭建学生差异化发展阶梯,实施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是育人的关键,而差异化评价则是育人的关键支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任务,需要在纵向上构建面向全体、深入个体、精准施评的评价机制,为每名学生的学业发展搭建适宜的阶梯。具体操作包括: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各学科能力素养测评内容和方式,确保阶段性学生学业水平测评结果真实反映学习情况;以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为依据,在各自然班为每名学生标注“最近发展区”,采用12级制测评方式;按“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5—7人一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业发展目标;在教学评价板块设置“二星级学生”评价,包括“学业发展之星”(主要评价纵向持续的学业发展成效,体现学习毅力和奋斗精神)以及“差异发展之星”(主要评价在学业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某些发展特长)。

    助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校家社共育评价机制。为助力学生主体性发展,学校构建差异化发展性校家社共育评价机制,与德育评价、教学评价形成合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具体而言:家长可进校园参与管理,如晚自修、大型文体活动管理等,对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并在家长群公布;参与校外、课外共育活动,挖掘学生闪光点、兴趣点并点评激励;建立家长、教师、社区和学生协同的述评机制,帮助学生认知自身在学习动机、学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劣势,为其自主发展提供过程性指引。

    整合对接,实施纵横评价应用机制。首先,整合各项评价机制,形成纵横向结合的立体化评价模型——“七星级学生评价模型”,包括横向的“德育+校家社共育”评价和纵向的“学业发展+差异化发展”评价,进而构成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型。其次,将该评价模式与学校“尚美教育”结合,形成“15427”系统育人工程。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育人系统的自我完善,通过将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式与学校理念系统、课程系统、课堂改革、监控机制相结合,构建出“尚美教育”的“15427”系统工程,打造高质量育人体系。其中,“以奋斗者为美”的价值引领是一条育人主线,“五定(规定、选定、惠定、特定、协定)课程体系”是基础,“四美(教学情境美、教学方法美、师生共情美、总结反思美)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心,“两项(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监控”是边界,“七星级学生评价模式”是关键。这种评价理念与具体育人实践相结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夯实改革根基

扩展提升新维度

    教育改革是一项重要事业,也是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为了夯实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根基,推动教育评价更好地落地,学校以“研究型”校长为引领,打造了一支“有魄力、专家型、学者型、教育家型、有方法、有情怀”的教师队伍。提出“教师发展学校”理念,梳理出“教学—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并将“一个目标,两种力量,三项机制,四美课堂,五定课程,六类方法”贯穿始终,以行动研究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研究。创造有利环境,更新教师观念,使制约教师发展的内外两种力量和谐共生。深化“尚美教育”育人理念,以奖育美、以展激美,让教师做教改先锋,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他们以“尚美教育”为滋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以奋斗为美的优秀人才,为学生创造幸福人生。

    在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式推动工作过程中,学校不断凝练治学智慧,无论是对青年教师的鼓舞,还是对资深教师的关怀,做到了两者兼备。青年教师彭洪涛获得学校“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资深教师张正文荣获学校“20年贡献奖”。教师林兰晖说:“在这里,每一名教师都能好好地成长;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机会。因为‘被看见’,教师都充满干劲,大家能一条心做好一件事。”龙海平受聘为“广东省督学”,获评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工作室主持人、南海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多年来,学校课题组出版著作4部,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如论文《尊重差异,科学评价,立德树人——“双减”环境下实施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初探》荣获广东省“五‘破’五‘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征文优秀奖。学校现有26名教师获评街道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特级教师,名师占比达到20%,成为区域占比较高的学校。

    如今,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模式在贵州省锦屏县第四中学、镇远县第二初级中学和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东江秀田学校等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在东西部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充分肯定。2023年,桂江二中全体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测评,学生综合素质各项指标均位列同类型学校前茅。

    近3年来,桂江二中办学实力跃居南海区公办学校前列,优质生源增幅持续走高。2021届毕业生雷旸在广东省“英才计划”2022年(数学)培养对象选拔活动中,从南海区脱颖而出,成为全省21人中的一员。2023届毕业生余政熹被选入南海区少年科学院,成为南海区“强基计划”的优秀学员。诸如此类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在成就自我的同时,都对学生差异化发展性评价给予认可。他们说:“学校的评价制度就是鼓励我们超越自我,每一次评价都知道不足在哪里,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实现自我超越。”“每一次组别的变化就是自己前进的脚步,能挤进竞争力比较强的小组,特别有成就感,正是这种成就感让自己不断地刷新纪录……”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江第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龙海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