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立足时代背景 创新俄语教学
高震南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我国与俄语国家的合作交流日趋增加,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通晓俄语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俄语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明确俄语教学目标,科学创新俄语教学,加强国际国内融合交流,扎实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高水平国际传播人才。

明确俄语人才培养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语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学院坚持外语学科本色与专业特色,积极探索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发展之路,保持国际化及石油化工人才培养特色,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扎实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优秀人才。

    聚焦俄语人才培养目标,召开2024年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围绕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建设、培养机制革新等俄语学科专业建设核心关键问题,直面发展“短板”、针对痼疾“开战”,以拼的姿态、抢的意识,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凝聚国际智力。先后开发“2+1+1中俄校际合作项目”、制定“俄乌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等。不定期组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教开展教学研讨,就课堂组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为共同提高俄语学科授课质量作出规划。目前已有百余名学生参加合作项目,有3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费赴俄罗斯名校留学资格。

创新俄语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创新俄语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俄语智慧课堂,既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等。

    科学构建俄语通识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语言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新“俄罗斯概况”等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设计课堂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部分内容的讲解,引导他们更主动、准确地掌握俄罗斯国情。学院改变以往的期末考核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查找资料、撰写课程论文,发挥学生个人优势,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俄语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提升语言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学院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俄语应用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学院先后与辽宁抚挖重工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俄语使用项目与场景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运作模式和流程,提高他们的俄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行业素养。同时,作为抚顺市一所俄语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学院学生多次参与中国抚顺琥珀节等大型活动的外事接待和翻译工作。

    学院将以赛促教视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举办不同类型、等级的语言类比赛、竞赛,如俄语书写大赛、俄罗斯国情竞赛、俄语歌曲大赛、俄语演讲大赛,提升学生的语言专业基本功、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政治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项专业赛事,屡获佳绩。例如,荣获首届“上合大学杯”东北三省一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俄语翻译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哈尔滨俄语之春”中俄大学生俄语竞赛(俄语歌曲比赛)二等奖。

    每周开展一次俄语角活动,定期邀请俄罗斯外教、留学生及优秀毕业生参加,主题涉及俄语口语交际、中俄文化交流、俄语学业规划及职业发展等。一年一度的俄语新年晚会和普希金读诗会已经成为学院的传统活动,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诵读诗歌、排演短剧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培养俄语学习兴趣、提高专业交际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

打造高水平俄语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引才聚才用才的制度体系,以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抓手,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能力突出、爱岗敬业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为俄语教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不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围绕积极“破解”外语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难点、青年教师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不同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为教师教学设计合理化、教学实践效果改善提供良好的研讨平台,帮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创新竞赛,激励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研究,增强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能力。在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学院教师荣获特等奖。

    (高震南)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